紐約時報新視界:女性獨遊,安全至上

女性的冒險精神不亞於男性,現實卻是她們獨自旅行時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女性的冒險精神不亞於男性,現實卻是她們獨自旅行時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作者:Megan Specia, Tariro Mzezewa/呂玉嬋節譯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二○一八年十一月,斯蒂法尼亞克前往哥斯大黎加度假五天,慶祝自己三十六歲生日。返回美國前夕,她在Airbnb網站找了一家位於機場附近的民宿。民宿位於有保全管理的社區,她在天黑以後也沒有在外面逗留。

斯蒂法尼亞克聯絡了好友詹姆,請她隔天到機場接她。但是,斯蒂法尼亞克並沒有登上回家的飛機。

一周後,斯蒂法尼亞克的屍塊在民宿附近的森林中發現,哥國警方逮捕了與這起謀殺案有關的保全。

詹姆後來回憶說,在最後一次通話時,斯蒂法尼亞克說了一句話,她說感覺「怪怪的」,但沒有詳細說明理由。詹姆相信,斯蒂法尼亞克當時就知道有問題,有時直覺是最準確的。

全球各地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女性出國,許多人在旅途中遭遇各式各樣的騷擾,也有人因為膚色而遭到輕蔑忽視。而如果女性選擇一個人獨自上路,無疑面臨著更加獨特的風險。因此一有不對勁的感覺,就該提高警覺。

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恩格庫卡說,針對女性遊客的暴力行為,是全球以女性為目標的廣泛暴力結構中的一部分。專家指出,在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富裕的西方國家,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的可能性與發展中國家同樣大。恩格庫卡表示,這類暴力行為的根源與根深蒂固的性別成見、社會規範和父權制有很大的關聯。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女子斯塔克(Dame Freya Madeline Stark)率先造訪土耳其和中東的荒涼地區,愛爾蘭旅行作家墨菲(Dervla Murphy)則騎著自行車環遊世界,在她們之前與之後,還有更多個性十足的女探險家。

而今,女性的經濟能力、消費能力提昇,她們有了更多休閒和冒險旅行的意願與機會。在社交媒體上,#LadiesGoneGlobal、#WeAreTravelGirls和#TheTravelWomen等標籤連結到無數女性遠遊探險的照片─這是一種令人嚮往的集體誘惑。

然而,有些女性在離家以外的地方發現了恐懼。

經驗豐富的獨自旅行者說,準備工作是降低風險的關鍵。二○一七年,迪佩科爾(Cassie De Pecol)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上第一位造訪過全世界主權國家的女性。對她來說,獨自上路前,務必要先做好一連串的預防措施。她學了以色列近身格鬥術,她隨身攜帶GPS追蹤器,她永遠確保有人知道她身在何處。她說,有些措施聽起來可能有些極端,但是就是這些具體步驟讓她安全抵達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然後安全返家。

繼迪佩科爾之後,納邦戈(Jessica Nabongo)於二○一九年成了第一個去過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黑人女子。她的安全措施包括儘量住在有二十四小時保安的飯店,如果她投宿民宿,房東必須從未獲得惡評。她搭乘優步(Uber),以便有人能夠追蹤出她的位置。

大多數新聞標題傾向於突出年輕、白人或西方受害者的經歷,因為缺乏獨自旅行的有色人種女性遭受暴力經歷的公共數據。但納邦戈指出,身為一名獨自旅行的黑人女性,她還得應對另一種層面的安全問題、焦慮和恐懼。她說,在她去過的許多歐洲城市,比如巴塞隆納、馬德里、羅馬和米蘭,有色人種女性的處境更加危險,很多人誤以為她們是妓女。她直言,如果她在義大利的大街上尖叫著奔跑,路人看了並不會放在心上,因為她是黑人。

為了幫助彼此安全穿越世界,女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網路社群,分享寶貴的個人經驗和實用的建議。便利的行動應用程式也提供另一種層次的支持,許多免費軟體(如Chirpey、RedZone、MayDay、Tripwhistle和Noonlight)讓女性可以標記意外事件和危險地區,提醒同樣熱愛旅行的同性冒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