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在一起

當我們老在一起
當我們老在一起

作者:林月鳳

出處:臺北人間福報

迎接高齡社會的五大學習方向

人是慢慢變老的,因為慢,所以無法立刻覺察,也因此無法心生警惕,珍惜當下。

人終究難逃一死,最後多會死於某種疾病或意外,醫學雖然能夠延後我們的死期,讓疾病或老去的腳步漸緩,但邁向死亡的腳步,還是悄悄地持續進行中。面對老去與無常,生活節奏也在逐漸微調,雖不自知卻是「現在進行式」。

而當舊的關係斷了,就必須連結起新的關係,然後慢慢適應。如果一直在新的關係中尋覓舊感覺,自然難免失望。迎接高齡社會,提供以下學習方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老而有尊嚴地活著:

一、隨時感恩,才能品嘗幸福

朋友每次與兒女外出吃飯都要心疼好久,總在算計著:一盤菜自己炒只需四分之一的價錢、餐廳不可能用好油、火鍋沒料卻價錢昂貴……等,可是外出用餐的輕鬆以及與子女相聚的溫馨,卻被遺漏了。

我總勸她,雖然外食花費驚人,但若是偶一為之就不必太在意,反而應該感恩兒女帶著我們長見識。好好做一個受歡迎的老人,才能品嘗幸福。

二、寬容對待老伴與老友

年紀大了,每當同學會或老友相聚,總會聽到嗆咳聲此起彼落。此時最重要的,不是起身拍拍他的背,引起更多的注目或言語關懷,而是將心比心,若無其事地繼續話題,給予尊嚴與空間,讓他找機會清掉那口頑痰,而我們只需留意有無危險即可。

三、誠實了解自己的極限

有機體的老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往往是「坐如斷索,起如拔樹」,「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是常態。老人因為平衡感不佳、肌肉無力或服用藥物,跌倒的機率很高,所以,必須學習放慢動作,並做有次第的分解,同時知道何時該求助、何時需使用枴杖或助行器,以及何時該交出車鑰匙了。

四、不要奢望回報

有一位老師非常認真教學,老年時雖無子嗣,卻得到很多學生的照顧與陪伴,一點也不寂寞。我覺得,他就像那個「松鼠總是不斷地藏種子,卻又忘記種子藏在哪裏,最後竟然種出了一座森林」的故事。長者對待晚輩,就應該像松鼠與森林一樣,不求回報,只要真誠地付出關懷就夠了。當時機成熟,自然會有一片成蔭的森林滋養大地、照拂世人,而那就是我們活過的價值。

五、卓越是可以擴散的

有一位六十六歲的企業家,分享了他用二十六天、背負二十公斤的行囊,環島走完九百六十公里的故事,他給自己的功課是:三年的準備,路程由少漸多,行囊由輕漸重。

七十出頭的外子,原本連上樓拿個東西都常常找藉口拖延,聽完演講後,突生「大丈夫應如是」的意念,甚至開始了每天十公里的步行,令人刮目相看。由此可見,卓越是可以擴散的。所以,要硬朗地活著,就必須與陽光、正向的人為伍。

當我們老在一起,只要不停止學習,以智慧與經驗做基石,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本文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