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疾病在宅治療不是夢!台北市首例「居家住院」新服務登場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在宅治療不是夢!年近90歲的黃奶奶(化名),幾年前因跌倒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及髖關節骨折後,雖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仍然呈臥床狀態,在就醫檢查、治療上有很大的不便。近期黃奶奶更因尾骶骨壓瘡,產生大範圍的傷口感染,無法單靠口服藥物治療。

年近90歲的黃奶奶(化名),幾年前因跌倒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及髖關節骨折後,雖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仍然呈臥床狀態,在就醫檢查、治療上有很大的不便。(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年近90歲的黃奶奶(化名),幾年前因跌倒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及髖關節骨折後,雖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仍然呈臥床狀態,在就醫檢查、治療上有很大的不便。(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考量黃奶奶就醫不便,中興院區醫療團隊在審慎討論與評估後,決定以居家住院方式將針劑藥物、點滴及相關設備帶至奶奶家中,進行進一步治療。讓黃奶奶成為台北市首例居家住院個案,能在舒適熟悉的家中,而非在醫院陌生的環境中接受治療,減少黃奶奶及家屬就醫、出入院的辛苦!

「居家住院」是新形態治療模式 有利提升醫療品質、降低急性醫療費用

不過,到底什麼是居家住院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劉志光院長表示,「居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模式」是由美國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從1995年發展而出。主要目的是藉由嘗試將年長者急性疾病治療的場域,從冰冷的醫院移回舒適的家中。

而實驗試行的結果發現,居家住院模式能降低30%的急性醫療費用、縮短所需的治療天數,並同時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居家住院模式能讓長者在舒適熟悉的家中,而非在醫院陌生的環境中接受醫療,有利減少醫源性問題,例如,多重用藥、譫妄、活動功能下降等問題的發生。

且可預期的是,在周全的評估、人員的訓練、民眾觀念的建立與經驗的累積下,若能將居家住院的照護模式一步一腳印帶入目前的急性醫療體系,將有望提供給患者以人為本的照護,並達到降低頻繁就醫、降低急性醫療費用的目的。而這樣的治療模式,對於不斷追求醫療品質提升,但醫療成本需更精確控制的現代醫療環境,也是另一解套方針。

透過居家住院、在宅治療,黃奶奶的壓瘡感染在團隊的照護下已慢慢恢復並收口。(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透過居家住院、在宅治療,黃奶奶的壓瘡感染在團隊的照護下已慢慢恢復並收口。(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在家就能接受治療!居家住院模式減輕患者、照護家屬負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蔡景耀醫務長也提到,這次執行台北市首例居家住院個案的團隊,正是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醫護人員所組成。事實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經營居家醫療團隊已有一段時間,而隨著居家醫療經驗的累積,這次中興院區醫療團隊也首次嘗試此一創新的居家住院照護模式,將過去只有在醫院住院才能進行的醫療處置帶入病患家中。

把患者熟悉的家中臥房臥床,轉變成的病房病床,讓患者不用舟車勞頓也能安心在家住院、接受治療;不僅能減少年長、行動不便病患繁複辛苦的出入院過程,且在兼顧照護品質的前提下,更提升居家住院的內容與能量。期望透過這一次的突破後,能帶領越來越多的醫療從業人員與民眾,更理解居家住院對病患的重要性而願意接受與投入,在高齡化速度與日俱增的現今,重新尋找出一條新的高價值道路。

台北市首例居家住院個案故事分享 免去舟車勞頓之苦,患者家屬超有感

密切參與此一居家住院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林政宜醫師也分享到,其實中興院區醫療團隊很早就接觸這名個案的黃奶奶,並在接到轉介後便開始介入照護。而正是因為在團隊持續性的治療追蹤下,發現近幾個月以來黃奶奶尾骶骨的壓瘡範圍越來越大,經檢查後發現已產生大範圍的傷口感染,無法單靠口服藥物治療。

但考量黃奶奶年事已高、就醫相當不便,所以在經團隊審慎討論與評估後,決定執行台北市首例的居家住院模式!將針劑藥物、點滴及相關設備帶至黃奶奶家中,在護理師的協助下完成抽血檢驗、點滴管路的留置及靜脈藥物注射。醫療團隊也每天親至家中觀察壓瘡治療恢復狀況,同時對家屬進行詳細的傷口照護衛教。

而黃奶奶的壓瘡感染問題,也在團隊的照護下慢慢恢復並收口,家屬非常感謝中興院區團隊願意安排這一次的居家住院服務,不只幫奶奶免去相關就醫不便困擾,更讓黃奶奶能在熟悉的臥床上完成住院治療;不需要來回奔波,在自己家中的臥床就能接受治療,恢復也更加快速,心情好了、笑容也燦爛許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