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台灣傳統農村最美麗溫馨的身影—農婦田中餵乳圖

牛犁田壠直又長,
背兒下田種薯忙;
聞得兒飢急餵乳,
兒大不忘母乳香。

秋後農家種薯忙,
新婦餵乳田中央;
劉翁一張鄉土照,
呂詩長吟母乳香。
—〈農婦田中餵乳圖〉


台灣的婦女,從早期的原住民到後來的福佬客家人,平時忙家事外,都要勤苦農作。

1603年明陳第〈東番記〉記載:「女子健作,女常勞,男常逸。」當時的平埔女人都很會工作,勤勞辛苦,男人優閒輕鬆。

清乾隆時約1760年代《番社采風圖》的〈耕種圖〉,是平埔原住民女人戴竹笠,背著幼兒,一手執竹枝,一手扶著牛犁在使牛犁田。也是女人負責農作,男人打獵捕魚。

傳統福佬客家的農村婦女,平常做家事照顧孩子和煮飯洗衣外,也都要幫忙各種農作。
1895年日本人來台,解放纏足前,平地淺山一般女子,出生三歲就開始用布條纏足,台語叫綁腳。綁腳的婦女,一樣要去幫忙農作,只有水田無法下去而已。
作者家住高雄田寮月世界荒山,纏足婦人體力好的,穿著綁腳鞋照樣在擔龍眼、番薯和走光禿陡峭的山路。

農婦生子坐完月子,大多就須幫忙農作,如無長輩或大孩子幫照顧,就要背帶著幼兒到田野。稍大就放在工作旁的竹籃裏,或鋪布巾讓他們在地上玩耍、睡覺,邊工作邊顧著孩子。
幼兒還在哺乳時,一聽到幼兒餓了在啼哭,就都趕緊停下工作抱起幼兒,找地方坐下來給幼兒餵乳,餵飽了乳,就又繼續工作。

2008年,我想編寫家族在高雄大崗山後平埔族村社的開拓史,想找鄉村生活的老照片,特去拜訪岡山鄉土攝影家劉國明先生。讓我看到一張一位年輕農婦,正坐在番薯田中給幼兒餵乳的鄉土照片,真是喜出望外。

我看過農村婦女背著幼兒洗衣、煮飯,和田野工作的攝影,卻從未看過有人拍攝到農婦在田中餵乳的天倫照片。

這張1960年代的鄉土照片,照的是暮秋季節的一大片田園,很多人正在分工種番薯苗,台語叫壓(ㄉㄧㄝˋ)番薯栽。
一位戴著仍新的竹笠,穿著白衣ヽ黑褲的年輕農婦,放下工作,坐在田中的番薯壠上,正低著頭露出乳房,慈愛的在給帶來田裏的幼兒甜滋滋的餵乳,幼兒吃奶吃得正香酣。這身影這畫面,真是溫馨美麗動人。
田的遠方有三隻牛在犁田,把土培成番薯壠;有婦人在長壠上種番薯栽,有的在施肥料,很多長壠都已種好番薯栽了,好美的一幅田園農耕圖。

這是我最想尋找的,傳統鄉村農婦最真實美麗的寫真照片。現在的農村,已很難看到牛犁田和少婦背孩子下田,是再也看不到這樣純樸勤勞,這樣溫馨甜美的畫面了。

這農婦在田中給幼兒餵乳的身影,就是臺灣早期廣大農村,終年辛苦勤勞,任勞任怨的母親,最美麗慈愛的身影!這是台灣三百年傳統農村田野,包括平埔原住民年代,最溫馨甜美的畫面,也是台灣傳統農村,最美麗、最生動感人的天倫圖!
看到這張相片,就像小時看到的自己母親的身影,和許許多多左鄰右舍之鄉村母親的身影。心裏感動,就先後寫了二首〈農婦田中餵乳圖〉詩:
牛犁田壠直又長,背兒下田種薯忙;
聞得兒飢急餵乳,兒大不忘母乳香。

秋後農家種薯忙,新婦餵乳田中央;
劉翁一張鄉土照,呂詩長吟母乳香。


日治時代鄉村纏足的農婦,在舉木捶把糙米舂成白米。圖/呂自揚提供
附記:
一、高雄台灣時報首任主編陳冷,看了農婦田中餵乳詩與圖,很喜歡,說很有民歌的韻味,可傳誦也。
二、我把第一首詩寫在稿紙上,拿去岡山送給劉國明作紀念。在詩句後面寫著:「國明先生,感謝薯田農婦餵乳照片,為台灣早期農村母親,留下最溫馨美麗的身影。」
劉國明很喜歡,就把我的詩和他的攝影放大裱框,掛在他家的客廳。
三、1960年代,台灣農家普遍養豬,都要種很多番薯,人要吃,也用來養豬。南部都在秋收後的稻田裏,插種一期番薯。
種番薯是把長條的蕃薯藤,帶葉剪成一截一截約30公分長,叫番薯栽(苗),來插種在田土裏,台語叫壓(ㄉㄧㄝˋ)番薯、壓番薯栽。
種番薯栽是先駛牛把田土犁鬆,再把土犁培成一條一條直直高起而整齊的長壠。
一般種番薯栽是二人一組,一個拿寬面鋤頭,每約30公分距離,就把土掘挖成凹窟,一個跟在後面,一手抱著一疊浸灑過水的番薯栽,一手抽一條番薯栽仔插放入凹窟裏。拿鋤頭的就用鋤頭把鬆鬆的泥土撥平,並稍用力把番薯栽壓緊來埋插在的泥土裏,只露出約10公分帶葉蕃薯藤尾端,來接受陽光和吸露水,動作都很快。也有一個人自己挖窟自己插種的。
通常田土犁成壠,當天就須把番薯栽種好,如隔天才種,新犁翻的土水分乾了,發育會不良。


劉國明把〈農婦田中餵乳圖〉詩和攝影,裱框掛在客廳。圖/呂自揚攝影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