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書摘】失去的城堡

名家推薦

陌上塵的文字,在漸入老景時越有情味。是真性情中人……作品紛紛現身時,「陌上塵」就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了,到此境地,或仍有「生命瘡疤」,以及「肉體疼痛」,那都化為「作品」了。──李喬(作家、第十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陌上塵立志寫工人小說,雖然已有楊青矗這部堆土機走在前面,還是有一大片荊棘滿佈的原始處女地可以開發的。……在時間的轉述與台灣現代小說的流程上,我們將樂意以期許等待的心情,以陌上塵為台灣第二代的工人小說家。──彭瑞金(台灣文學研究者、評論家)

陌上塵的作品,可以說展現、反映了整個年代的工人面貌與處境……陌上塵做為小說家在台灣經濟變遷中的貢獻,其血淚交織的生動描繪,不是新聞報導、文獻紀錄或紀錄片所可比擬的。──邱國禎(資深媒體人)

時光隧道 作者 後記

由於獲選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書寫高雄」出版獎助,使得我在沉寂一段歲月後,有機會重新面對四十年來在高雄,這個曾經的工業城鎮,所寫下的「工人小說」篇章。

那是我人生當中,家庭處於圓滿和樂,心靈卻存在著極端黯誨的年代。然而,我卻在這樣一個人生污濁的時期,寫下我所有的工人小說及鄉土小說。其中還有三篇是中篇小說,那是我書寫生涯的新嘗試,為了我日後的長篇寫作釘樁。

當出版社把第一校稿樣寄給我校對時,望著眼前這一大疊,大概四百餘頁的稿樣,我開始進入時光隧道,逐字逐頁的閱讀檢視著,我曾經在這座城鎮溽暑揮汗,寒冬瑟縮著完成的工人小說。

八O年代中期,台灣社會運動方興未艾,我以及一些工會幹部,與時任立委的王義雄共商組織「工黨」, 1987年11月1日,工黨在台北市成立。台灣勞工首次受到舉世矚目,可惜,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工黨未及壯大先行凋萎,終致瓦解,台灣勞工的命運坎坷如昔!

因為身為基層勞工,而且是出賣勞力,整天在現場打拚的基層勞工,我所看到的勞工現象,自是不同於別人。斯時,我的業餘興趣是「書寫」,我文青時代首涉現代詩,並加入詩社,以「黑手詩抄」詩輯,欲表彰工人的困苦生活。之後,越深入探討工人的內心世界,越發覺得:工人的表裡世界,實在有需要,用更深廣的文學書寫,來給予更徹底的表現。於是,我選擇了以小說的
方式,來表現勞工真實的勞力生活,以及苦悶的內心世界。

個人生逢二次戰後嬰兒潮,到了少年時期,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發軔的年代,斯時,農村經濟轉型,像我等這樣十六、七歲的男孩,紛紛被父母招喚至國營事業,如中油、台電、台糖、台鐵、台船等所設置的養成所或訓練班,成為「技藝學徒」。

在異鄉,懷著濃烈鄉愁的年代,我除了勤習藝,以不負家人期待;公餘之暇,我努力閱讀,並且重拾筆桿,在許多心靈苦悶的夜晚,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

在時光隧道的彼端,我所描寫的工人世界,一樣是為了爭取薪資,一樣是爭取每年度春節的年終獎金,一樣是爭取員工職缺的升遷。勞工們打破頭不斷爭取,勞工團體主張勞工們的工作權。

然而,時移勢易,失業的勞工年年增加,社會經濟逐漸凋零,台灣人口逐年老化。台灣社會仍隱藏夠多的陳年沉痾,需要改革!

看著四十年前,我的小說裡的勞工環境與勞工處境,再看看台灣勞工現況,彷彿倒退到時光隧道的彼端!

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舉辦「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讓我近四十年來,在這座曾經被譏諷為「文化沙漠」的工業城市,所寫下的工人故事,得以完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以誠敬之心,將此書獻給全台九百多萬以上的勞工朋友,沒有您們的努力,台灣經濟奇蹟難以成真。是您們用您們寶貴的性命,以汗水、血淚鑄造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城堡,儘管,資本家有他們現實的考量,使得用勞力換取一家溫飽的勞苦眾生們,失去了他們注入一輩子心血,建造而成的「城堡」。

我,逐字核校四十年來的作品,曾經是那麼熟悉的「真實故事」,一一浮現眼前,那些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失去寶貴性命的勞工冤魂,歷歷在目,此其中,我以虔敬、肅穆的心情向他們致上最敬禮!

在新政府拚經濟的同時,台灣將近一千萬的底層勞動朋友的勞動人權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用罄畢生歲月築成的「城堡」,遭資本家「機器人」取代之後,台灣勞工將何去何從?

感謝一直在我的書寫過程中,給予我文學養分,敬之如兄如父的李喬老師,對於我的工人文學寫作,期待殷切的文評家彭瑞金老師,以及在我生活困頓時期,容留我在《南方快報》工作的邱國禎社長,他們在百忙中抽空為我寫序,讓拙著更添光采!

在我的生命過程中,備至呵護我的八十六歲母親,臨老,仍要為我這個成為洗腎重殘長子憂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沒有妥善照顧好自己,真是不孝啊!

最後,此書得以新面目面市,除了感恩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之不棄;同時,也要感謝草根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在書不好賣的情境下,仍願意出版《失去的城堡》。

當然,功不可沒的編輯同仁團隊,為本書付出的心血,我,沒齒難忘!感恩!(2017年9月22日 於高雄鳳山寓所)


作者陌上塵(本名劉振權)獲得高雄文藝獎。圖/草根出版社提供
作者簡介
陌上塵 本名劉振權。台灣苗栗人,1952年生。苗栗私立建臺中學初中部畢業後,隻身前往基隆和平島「台灣造船公司」接受訓練,成為年僅16歲的造船少年工。
於初中求學時期即對書寫產生興趣,文學創作也就此成為日後異鄉鄉愁的「止痛劑」。創作文類有詩、散文和小說。早年因工作環境所致,有一系列描寫工人生活的〈黑手詩抄〉,推出後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風格。1979年,在李喬指導下開始習作小說,此後便開始系列勞工小說之創作,其後小說作品更被稱為「工人小說」,反映出勞工階級在工作、生活及內心的掙扎和需求。至今,仍以傾聽底層呼喚,說出更多無奈迷離的故事為職志,孜孜矻矻匍匐於寫作的道途。

曾任台灣造船公司技工、中國造船公司高雄總廠技工、《今周刊》駐高雄記者、《南方快報》採訪記者,並與友人創辦《陽光小集》詩刊,和詩人沙穗等共同主編《暴風雨》詩刊。小說集《菊姊》曾獲高雄縣第一屆鳳邑文學小說獎。散文集《山城物語》於2015年榮獲苗栗縣文學家作品徵選獎。《陌上塵鄉土小說精選集》、《陌上塵勞工小說精選集》收入苗栗縣資深作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