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氣候變化對台灣人文資源影響評估(下)

旅遊和休閒業構成風險

野外休閒、旅遊經濟和生活品質依賴於我們的自然環境所提供的利益,這些利益會在許多方面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退化。

氣候變化對各地的社區季節性和室外經濟構成風險,包括對以珊瑚礁為基礎的休閒、冬季、水上休閒為中心的經濟影響。反過來,這影響到那些靠養家糊口人家的福祉,包括農村、沿海和原住民社區。預計焚風野火煙霧事件的增加,將損害野外休閒活動和荒野地區的能見度。冬季氣溫升高造成的冰雪覆蓋的減少,將對冬季休閒(賞雪)產業產生負面影響。由於氣候變化,一些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預計將改變生活地點,對狩獵、捕魚和其他與野生動物有關的活動產生影響。預計這些和其他與氣候有關的影響,將導致一些地方的旅遊收入減少,對一些社區而言,甚至喪失旅遊和休閒的身份(地位)。例如利用預計的河流溫度,確定魚類保護的優先事項,有助於減少對旅遊經濟和休閒的干擾。應積極採取主動的管理戰略。

從台灣觀光產業對於創造經濟產值、工作機會、個人收入,甚至國家稅收的貢獻度與日俱增。然而在經濟正面效應之外,我們應該更加深入思考,在這樣大量旅次的消費中,觀光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指每個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釋放的溫室氣體數量,用以衡量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規模為何?

根據研究,每 1 塊錢觀光消費的碳排放量,較全台產業平均碳排放值高了80%。觀光不再是無煙囪產業!航空飛行的耗能狀況約為一般汽車的2倍、為遊覽車或鐵路運輸的 9倍或 7倍。以台灣而言,95% 的出入境乃依賴航空運輸,並沒有其他有效的替代選擇。

對於國內旅遊而言,大眾運輸工具像是捷運、鐵路運輸、台灣好行之巴士運輸,都是較私人汽車,更為節能的替代方案。對於國外旅行而言,多乘參與碳中和(carbon neutral,因無法避免航空飛行溫室氣體的排放,改為贊助種樹造林、生態保護區,以及補助開發中國家替換耗能設施等)善舉的航空公司,以貢獻一己之力。

原住民受衝擊最大

氣候變遷會對人類健康帶來影響這個說法,相信大家都能想像與理解,但與土地連結最深的原住民,卻往往是受衝擊最大、承受風險最高的一群。由於原住民被殖民的歷史經驗,導致原住民在土地、自然資源、居住、文化、生存、經濟、社會等權利長期被剝奪,這些相對被剝奪使得原住民在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時,比其他族群承受更高的健康風險。

氣候變化通過破壞相互關聯的社會、物質和生態系統,日益威脅原住民社區的生計、經濟、健康和文化特性。許多原住民人民的經濟、文化和身體健康依賴自然資源,而且往往受到氣候變化的獨特影響。氣候變化對水、土地、沿海地區和其他自然資源以及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的影響,預計將日益擾亂原住民人民的生計和經濟,包括農業和農林業、漁業、休閒、旅遊業。已經觀察到對維持生計活動的不利影響。

回顧台灣經驗,相信大家對於 2009 年莫拉克颱風及其外圍環流所導致的八八水災還記憶猶新,莫拉克所帶來的極端降雨量對中台灣及南台灣造成嚴重的災害,而像莫拉克期間,這樣的極端降雨已被證實與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有關。八八水災的災區並不全是山區,但以災難對居民所造成的衝擊程度來說,居住於山區或近山區的居民受到的衝擊,大於居住於平地地區的居民,而這當中有非常高比例是原住民部落及族人。

在台灣,許多發生土石流後的部落會被迫集體遷村,離開自己的土地以換得更安全的生活,但政府所指定的新居地卻未必是真正安全的(例如新好茶的例子);只是另一方面,原住民部落族人也常無法運用祖先留傳下來的安全選址智慧來進行搬遷,因為土地早已從原住民族的手上流失,變成其他人私有或不得任意使用的國有地,每當颱風豪雨,原住民部落就必須面臨極大的生命威脅與心理壓力,而被迫離開家鄉、永遠失去土地,更是許多原住民族心裡永遠的痛。

隨著氣候變化的繼續,對具有文化意義的物種和資源的不利影響,預計將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雖然經濟、政治和基礎設施方面的限制,可能會影響這些社區適應的能力,但緊密結合的社會和文化網路,為建設社區能力和提高復原力提供了機會。許多原住民人民正在採取步驟,適應圍繞自決和傳統知識的氣候變化影響,一些部落正在部落土地上,開發再生能源來採取緩解行動。

社區脆弱適應力

氣候變化給各地社區帶來了新的風險,加劇了現有的脆弱性,對人類健康和安全、生活品質和經濟增長率提出了越來越大的挑戰。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在全國各社區感受到。更頻繁和強烈的極端天氣和與氣候有關的事件,以及平均氣候條件的變化,預計將繼續破壞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為社區帶來基本利益。

台灣夏季的降雨強度、豪大雨頻率以及年降雨量持續增加,每逢颱風或豪雨皆可能造成山區土石流之災害。若全球持續增溫,南北極冰帽、冰山的融解,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於台灣西南沿海低窪地區、蘭陽平原沿海地區,將引發被海水淹沒的危機,顯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你我息息相關。

預計未來的氣候變化將進一步擾亂許多生活領域,加劇基礎設施老化和惡化、生態系統緊張和經濟不平等對繁榮構成的現有挑戰。區域內和跨區域的影響不會平均分配。已經脆弱的人,包括低收入和其他邊緣化社區,準備和應付極端天氣和與氣候有關的事件的能力較低,預計將遭受更大的影響。優先為最脆弱人群採取適應行動,將有助於在社區內部和跨社區建立更公平的未來。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行動,可以大大減少與氣候有關的風險,並會長期增加這些人口的福祉。

結語

氣候變化已給於我們帶來了生活的額外風險,如基礎設施老化和惡化、土地使用變化和人口變化。因而導致增加關鍵系統的風險或故障,包括水資源、糧食生產和分配、能源和運輸、公共衛生、國際貿易和國家安全。面對的氣候變化的挑戰與風險,我們應侭速制定並採用有效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政策。

面對氣候變遷,不管自然或人文資源的受到威脅,我們更應該群策群力,勇敢面對挑戰,防止惡化,並增強適應力。

【專欄】氣候變化對台灣人文資源影響評估(上)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