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財富的品味

「有錢的人不見得有品味,沒錢的人也不一定沒品味」,這句話簡單,但是卻深含趣味。

印度鋼鐵大王翁巴尼,也是印度首富,花了10億美金,在孟買蓋了一座超級豪宅,頂樓有停機坪,樓中還有大戲院,游泳池就不必多說了,這座豪宅落成到現在,居然成為蚊子館,和台灣不少公共建設一樣的命運,好事的記者特地去問他,「為何不願住進去」,首富的秘書說,「因為風水不好」,記者心裡明白,這當然不是主因,印度是一個比中國更迷信的國家,有錢人不信風水的更少,這樣的首富更不可能把豪宅蓋好了,才發現沒看風水,所以風水之說只是託辭,真正的原因是社會觀感不佳。

這棟豪宅位於孟買市區,只要登樓向下俯覽,周圍都是低矮的貧民窟,全世界最典型的貧富對比,就在此地,先不管社會觀感如何,首富居此樓,每天開窗看風景,就要面對廣大印度窮人的生活世界,既無法視而不見,只好不見為淨,但是內心總是不自在,或許首富懂得自我反省,所以,我認為首富還算是有慧根的人,印度古代的佛陀貴為王子,居於宮牆之內,美食佳餚,羅織錦衣,卻能想到眾生的苦難,兩人應有些雷同,鋼鐵大王還會顧及社會觀感,看來內心不像鋼鐵一樣冰冷,想來,印度首富也不是全無良心。

但是,只有良心,尚無法改變世界上日越嚴重的貧富差距,從去年開始,最階級分明,貧富對比強烈的回教世界國家,不少長期的獨裁執政者一一倒台,寧靜革命看起來是對執政者不滿,內心卻是企圖改變底層貧窮世界的無奈,對貧富不均的最直接反應就是革命,這和二十世紀初馬克思共產主義快速興起非常類似,反對貧富不均,比較溫和的作法是群眾示威活動,美國底層人民看不慣華爾街的鉅富,包圍華爾街的示威活動就是一例,而在去年夏天,倫敦的反貧窮大火,多數人還記憶猶新。8月初,倫敦附近幾個大城,包括伯明罕,曼徹斯特,陷入一片火海,象徵工業革命興起的幾個資本主義大城,受到貧窮人民暴力攻擊,而攻擊者就是所謂的新世代網路使用者,也是所稱的年輕新貧族,但是,更令人意外的是發生貧窮者暴力抗爭的國家,竟然是號稱社會福利國家的英國,當然,全球這一波反貧富不均的運動不只是資本主義發源地的英國,連共產黨的中國也是貧富不均嚴重的國家,最近發生在浙江,成都,等地,外地民工不滿稅金提高引發暴動就是一例,中國何時引爆更大的底層怒火,尚未可知。

倫敦的大火令英國人重回十六世紀的黑死病記憶,歐洲瘟疫跨過英吉利海峽侵入英國的情形,有錢的富豪,紛紛離開倫敦的豪宅,最後留下看家的人就是最下層的佣人,她們一輩子能夠獨享豪宅的時刻,竟是等待死神召喚的時刻,有夠悲哀吧。

倫敦的瘟疫是因為一場大火而停止的,這場大火救了倫敦,而大火後的重建更使倫敦成為一個乾淨的城市,毀滅其實也帶來新生。

資本主義興起以來,城市成為富人聚集的地方,很自然的,當貧富不均的問題擴大時,城市的富人也成為窮人攻擊發洩怒氣的地方,共產主義一直主張鄉村包圍城市,其理也在此,因為相較於都市,鄉村所代表的就是落後和貧窮。

城鄉差距並非只存於今天的社會,自古以來皆然,中國歷史上的宋朝是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所以也造就不少大城市,當時有一句詩歌流傳至今,「今日進城去,歸來心生嘆,身穿錦羅者,皆非養蠶人」,商人和貴族身穿華衣居於城市,而真正養蠶的農人只能粗衣粗布,居於鄉間,這才是貧富不均的眾生相。

革命也好,大火也罷,示威處處,其實都說明了窮人真的火大了,或許因為如此,印度首富有感於社會觀感不佳,所以停止搬入新家。

掠奪式資本主義盛行

事實上,中產階級消失,窮人增多並非新鮮事,經濟學家早已多次預言,只是挽救無方而已。因為衡量財富的金錢隨著全球化運動大量向富人靠攏,─富人擔心,錢不見了,窮人擔心,錢不夠用,不管窮與富,一樣擔心錢。掠奪式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奉行實施以來,所走過的道路,貧者血跡斑斑,應該有跡可循,而這裡所涉及的還不只是經濟學問題,還有人性中的貪心和吝嗇,資本主義一但變成掠奪,人性就走向叢林了。

快速累積財富的方法有三,一、政治權位,二、家族遺產,三、資本利得,過去的人以為努力苦幹就能致富,現在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這三者並不能保證財富的永續,還要看個人對財富的品味,這個品味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是否可以超脫對金錢的迷念,消除內在的貪心和吝嗇,富者一但有了錢以後,對金錢的使用方式,也可以看出富人的品味。

後工業時代,為了迎合貧富不均的社會,針對富人所設計的奢華用品到處都是,但是只有品牌不能顯出品味,真正的品味是對某件事物的學問,例如,七零年代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於是古巴雪茄成為有錢人的極品,有錢也買不到,但是,抽雪茄學問大,這才是品味的問題,有些人連點火都不會,只能貽笑方家,好的雪茄只可以用火柴點燃。我在台大醫學院就學時,認識徐澄清老師才知道品味這一回事,徐老師留學英國,抽起雪茄品味獨特,當然不是一般暴發戶可比,暴發戶連雪茄頭都用嘴咬的,模樣非常粗魯,但是內行人抽雪茄時,先要用雪茄刀慢慢把頭切開,每次徐老師在辦公室抽雪茄,香味四散,令人懷念,這就是品味,而徐老師也非大富者,但卻品味超然,可見,只有金錢還無法凸顯一個人的品味。

有錢也買不到品味

最近到希臘旅行,看到這個窮到將倒閉的國家,居住的環境卻是充滿美感,小島農家白牆紅瓦,搭配藍色地中海,家園植栽處處,看不出此國貧窮如此,可見有錢不能買品味,希臘相較台灣的居住環境,兩者真是天淵之別。

回過頭再來談談金錢吧,德國的投資大王安德烈.柯斯托蘭尼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對錢太執著的人不會成為富人」,他說,「這樣的人對錢看的太重,擔心失去金錢,瞻前顧後,不敢投資,所以往往成為吝嗇的守財奴,這種人擁有金錢反而無益世界」。

有人把吝嗇和節儉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對的,以台灣鉅富王永慶來說,他一年才用一條毛巾,但是對捐獻行善,卻不落人後,但是70年代的美國鉅富保羅蓋提就不是這樣了,他吝嗇出名,訪客到他家拜訪,想要借打一通電話,卻被要求到外面的街上使用公共電話,如果是慈善團體登門要求認捐,保羅就直接說,「我有錢,但是不願給你們」,把訪客逐出門外。

金錢本身並無善惡之分,問題在於持有它的人是如何使用的,根據統計,全世界百分之五的人擁有百分之九十的財富,這裡面有一半的財富是利用政治權位獲取的,因為得之不正,所以不敢曝光,而這些少數人只能把金錢鎖進中立國家,或跨國銀行的保險箱,太多不能光明流通的金錢,只是加速貧富不均的嚴重,整個世界也更加不公不義,也難怪哲學家一向厭惡金錢,如同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方濟各,他不但堅持貧窮才是美德,並且說,「富人是上不了天堂的,因為他們只能在俗世享樂」,這些話其實都是在鼓勵富人應以佈施為樂,如同比爾蓋茲或巴菲特,從布施中發現,「散盡千金還復來」的真理,我們會如斯期待,讓一個慈悲寬容不吝嗇,不貪心的人,擁有再多的財富,這個世界絕對不至於變得像目前這樣的糟糕,可惜這樣的富人還是太少,就像叔本華所言,金錢很容易讓人迷亂,所以金錢是海水,當你喝得更多,你就越口渴,然後越喝越多。

在貧富不均嚴重的國家中,例如印度,可能明白這樣的道理,所以才會拍出《窮到只剩下錢》這樣的電影,描述一個大富豪不願把錢留給品格不佳的兒子,結果到街上尋找一個貧窮卻有慈悲和寬容的計程司機,來繼承財富,這部電影是否給了印度鋼鐵大王某種啟示,沒有人知道,但是用十億美元蓋一座蚊子館,如果用來救助印度人該有多好,相形之下,鋼鐵大王還是比不上比爾蓋茲的。

就像朝鮮王朝歷史一位靠販賣人蔘崛起的鉅富林尚沃,一生的起落寫照,從最低的破落戶,累積財富變成最有錢的人,他的一生從無到有,最後頓悟人生的真理,不在金錢的多少,晚年,決定把一生的財富全部散去,一分不留,這樣的胸懷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他的故事被韓國人拍成電影《商道》今天,全世界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真正的原因也在這裡。貪心和吝嗇是來自生命中對失去的恐懼,窮或富都必須面對這樣的生命難題。

有一句話說,「財富於我如浮雲,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所有人都能夠培養這樣的胸懷,才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正道,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原載源雜誌2019年3月號,作者授權轉載)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