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激情過後的台灣農業

繼禁止台灣肉品暨加工品輸中後,中國大陸海關以台灣出口大陸的鳳梨查出有害生物(含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新菠蘿灰粉介殼蟲及菝葜黑圓盾介殼等三種介殼蟲)為由,無預警宣佈自2021年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時值鳳梨產季引發果農恐慌,深怕價格崩盤,其他果農更擔心被波及。台灣府院黨同仇敵愾齊聲譴責中國非善意行為(台灣過去也曾因檢出蠹蛾,而暫停美國蘋果進口),不符合國際貿易規範並宣佈將花費10億元救市,還全力號召國人吃鳳梨挺農民,用新台幣讓鳳梨下架,四天銷量已超過外銷大陸數量,鳳梨風波可望暫平,但台灣農業(包括鳳梨)困境依舊沒有解決。

農產對中依賴高 應分散風險

一顆鳳梨在台灣卻捲起千堆雪,只是激情過後回歸現實,應該要深刻檢討自蔡總統執政以來,即強調台灣農產品出口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度過高,應該要分散風險,並提出新南向政策以農業當領頭羊,還特別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農發)、「臺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台灣走向世界)與「台灣農產品外銷平臺」預期2019要達到農產品出口總額60億美元,2020年台灣農產品實際外銷出口產值為49.1億美元遠不如預期),主管部會官員也不時對外宣稱台灣水果賣到中國以外市場(如芭樂成功賣到美加、香蕉賣到中東杜拜、芒果賣到新加坡、蜜棗外銷韓國、台灣農產國家隊成功插旗俄羅斯等等)的消息(後續呢?)。蔡總統已經執政五年,政府花大錢搞宣傳行銷國產農漁產品,殘酷的真相是台灣去年銷往大陸的鳳梨總計4萬多公噸,銷往新南向國家僅400多噸,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依舊偏高,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佔總出口量逾兩成),特別在今日發生鳳梨風暴後,民眾才發現台灣許多重要的水果如鳳梨、 蓮霧、芒果、釋迦、柚子、葡萄等出口到中國大陸市場的比率都高達九成以上(包括魷魚、石斑、午仔魚、秋刀魚等水產品),還是裝在同一個籃子裡,問題出在哪裡?蔡總統及相關主管部會從未給國人一個交代。鳳梨事件讓人看清蔡政府執政的偏執與能力不足,民眾在狂吞高麗菜、鳳梨之後,還要繼續幫蔡政府擦屁股嗎?不禁讓人想起童話故事《花衣魔笛手》,或許只有等老百姓生計受到重大影響才會覺醒!

不容諱言,此次鳳梨事件既是經貿也是政治問題,它不會是唯一,外界解讀此舉有如「澳洲模式」的政治懲罰,經濟制裁(2020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減6成)台澳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和惡劣態度相同,蔡政府應該嚴肅看待中國大陸官方藉此釋出的訊息,「換位思考」才能找到解方。台灣政府想向WTO申訴曠日廢時,何況台灣還禁止中國大陸600多項農產品進口(符合WTO規範嗎?),當務之急還是應該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進行協商尋求解決之道。

這些年蔡政府配合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做出諸多「非善意」言行(如堅稱武漢新冠肺炎,醜化中國疫苗,嚴禁陸配、陸生、小明入境、禁止華為手機、錄製無人機、愛奇藝、淘寶在台灣繼續發展等等),同樣未給對岸反應時間兩岸官員還不時出現中國對台灣農漁民「養套殺」的訊息,在商言商,試問有商家會對重要買家惡言相向的嗎?民進黨既然執意走抗中、反中路線,將中國大陸視為「敵國」,面對如此高風險的地區,早該有所防範卻始終未建立兩岸農產品「風險管控」機制,卻還配合美國邊罵中共,邊讓大量國產農產品賣往敵區,陷農漁民於險境,政府難道不該負責嗎?若蔡政府持續採取抗中的態度,就應該要有萬全準備,來因應中國大陸可能的報復(如取消ECFA早收清單零關稅優惠,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進口,阻擋台灣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等等),除購買軍備外,需重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如縮減台灣鳳梨、鳳梨釋迦、芒果、蓮霧等種植規模),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才不會重蹈覆轍。

從近日鳳梨事件可以看出,台灣農業不能停留在只靠政府保護,只重生產,除了加強外銷開拓外,更應該著重在新品種研發及優質種苗生產。

鳳梨事件究竟是兩岸一時的逆流,還是戰端的開啟,就在領導者一念之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兩軍交惡別再拿弱勢農漁民當砲灰。風暴過後迎來的是風平浪靜,還是一連串更大的風暴,答案很快揭曉!


作者指出,從鳳梨事件可以看出,台灣農業不能停留在只靠政府保護,只重生產,除了加強外銷開拓外,更應該著重在新品種研發及優質種苗生產。圖/擷自總統府flickr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