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口罩外交暖實力,應廣納民間力量

台灣善良的傳統

蔡英文總統在週三清明連假前,宣布支援歐美及友邦一千萬個口罩。雖然引起部分在野黨人士的撻伐,但普遍來說,台灣民眾支持這項政策。根據聯合報網路投票數據,到今天(4/3/2020)中午,超過76%的民眾選擇「贊成,讓國際社會看到台灣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員」,只有24%的民眾選擇「反對,仍有人買不到足夠的口罩,應優先滿足內需」。不過,台灣民眾並不止步於支持政府捐贈口罩給國際社會,有的網友甚至在網路社群提出,願意捐贈自己的口罩額度。有趣的是,政務委員唐鳳竟也親自留言「收到建議,感謝貢獻」。

台灣人民的熱情和善良,筆者並不意外。台灣人向來很有愛心。過去當世界有災難時,台灣人總是希望能夠伸出援手。即使自己也不甚寬裕,我們也想幫助。像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捐款高達68億台幣,居全球之冠。然而這次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並不是捐錢就可以了事,缺乏的是關鍵物資。拜台灣政府超前部署之賜,台灣民眾即將能夠兩週買九片口罩。雖然尚未達到一天一片的水準,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節省使用,捐出多餘的額度給更需要的人,這是台灣一貫的善良傳統。

口罩外交展現暖實力

台灣政府捐贈口罩給歐美和友邦,不僅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波蘭和歐盟等多國駐台機構陸續向台灣致謝,歐盟主席亦親自公開表達感謝,甚至白宮也推文感謝。相對於中國一向使用「銳實力」,透過操縱性外交政策企圖影響及控制其他國家,這次台灣透過口罩外交,展現的就是雪中送炭的「暖實力」。

正如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所指出:「在台灣宣布捐贈之前,中國的外交策略早已岌岌可危…首先是因為物資品質。中國製造的口罩與試劑之所以會被送到歐洲,都是因為它們品質有問題。接著是因為中國激進的大外宣讓歐洲部分民主國家感到不舒服。因此,台灣的民主價值顯得更具相容性。歐盟主席就在昨天表達對台灣的感謝。」

過去台灣是「國際孤兒」,世界各國爭相討好中國以謀求經濟利益,台灣一向只能自立自強。雖然川普上台後,改變美中戰略關係,台美關係有進一步的提升和進步;但是歐洲諸國依舊著眼中國龐大的經濟利益,和台灣關係並不親近。像今年初義大利斷航中國時,就遵守一中原則,把台灣也一起斷航了。但是基本上台灣一向保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並不會因為過去不被國際社會承認而不伸出援手。這種不顧前嫌、做對的事情的精神,展現的就是真正的「台灣精神」。

暖實力應再納入民間力量

不過,筆者認為,要展現台灣的「暖實力」,不應該只侷限於政府部門,政府應該要納入民間力量。一方面,真的有不少台灣民眾真心想要捐出自己全部或部分額度,幫忙國際社會。另一方面,讓民間力量參與,國際社會將能夠進一步認識台灣的良善和美好。畢竟,以政府名義捐助,雖然已經讓國際社會倍感溫馨,但可能還是會有人將台灣政府的口罩外交曲解成,包著人道救援的外衣但實質上是為了突破台灣的外交困境。換言之,有些人可能會將之誤解成是台灣政府的國際政治算計。

當然,如果台灣政府真的有這樣的算計,其實也不為過。畢竟民主政府是人民票選出來的,總是要為國家利益著想。但是,如果能夠讓台灣民間的力量也得到表達的管道,讓台灣民眾也能夠貢獻自己的口罩額度給國際社會上需要的醫療人員,國際社會對台灣會有進一步的認識。他們會認識到,原來台灣人是這麼善良(雖然我們本來就是這樣,但是好像除了日本因為311的救援,很多其他國家並不那麼瞭解台灣)。他們也會認識到,原來台灣和中國有這麼大的不同。當中國的民間公司用不良試劑和口罩想要賺歐洲的災難財時,台灣人民卻慷慨解囊,寧可自己節省用口罩,也要省下自己為數不多的口罩,捐給歐美重災區的醫療人員。這樣的典範,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形象。對整體世界文明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春風化雨的教化作用?所以,這對台灣好,也對世界好。

實際執行方式十分簡單。筆者建議,現在政府已經有口罩預購系統,只要在口罩預購系統上增加一個選項,讓民眾可以選擇要捐出的口罩數量。比如說,在兩週九片口罩的額度政策之下,如果有人選擇捐出三片口罩,到時候還是繳交九片口罩的錢,但是只會收到六片口罩,政府會代捐這三片口罩。如此一來,台灣民眾就有管道可以進行對世界的援助,世界也得以認識到台灣人美好的心靈。

真正的道德

筆者看到網路上有人批評說,政府的口罩外交只博得國際社會少數人的感謝,不需要自嗨。筆者看了不猶莞爾一笑,因為不管對方是否感謝,重點是這是對的事,所以應該去做。做了我們就心安理得,這樣就好了。對方感謝,我們當然會高興。不感謝,也沒有關係。這才是真正的「台灣精神」。

這也是西方哲學家康德一再強調的,真正的道德是發自於內在的純粹理性和自由意志,不帶任何利益目的。而這種純粹性,筆者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人民都能夠領略。所以,如果能讓民間和政府一起共同幫助國際社會,不管是否有得到實質回饋或感謝,那都是其次。重點是,當我們有能力可以幫忙時,就應該幫忙。再者,如果政府能夠讓民間一起參與,不僅能夠救更多人,也可以給國際社會一個認識美好台灣的機會。何樂不為?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