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影響大:激發孩子情緒,鼓勵探索、冒險

爸爸影響大:激發孩子情緒,鼓勵探索、冒險
爸爸影響大:激發孩子情緒,鼓勵探索、冒險

文/ 王惠英

研究指出,如果父親能夠正向的參與陪伴與照顧孩子,孩子在學業表現、情緒管理、人際互動等方面,都能有更出色的表現。

2018年,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卡布瑞拉(Natasha J. Cabrera)等人在《兒童發展觀點》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父親參與小孩教養的重要性,包括透過直接的互動或提供教育的素材,加強孩子的學習與發展,以及幫助孩子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爸爸影響大,談父親形象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一文中,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督導賴聖洋談到,如果父親是藉由「遊戲、照顧」的方式,「溫暖」且有「回應」的直接與孩子互動,在孩子的發展上有正向加分的作用;相反的,帶有敵意、拒絕或適應欠佳的父親,則會有不良的影響。

陪伴,品質比時間重要

「陪伴是要緊的,可以不斷累積親情存摺的存款,」在新竹的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經理的莊永輝即使工作再忙,在孩子較小的時候,仍會撥出時間講故事、玩遊戲。在彰化經營導線公司的曾宗雄是少數參加EQ課程的爸爸,儘管兒子今年已升上國中,他每天回家仍會跟兒子抱抱,聊聊學校可以分享「快樂」的事。

最新研究也指出,比起「時間」,父親與小孩相處互動的「品質」,更能預測孩子的表現。這點不難從兩岸奔波的台商爸爸黃旭恒的例子窺出一二。

黃旭恒曾是陽明大學實驗室研究員,十多年前因緣際會跑到中國大陸開果園,從慘賠到變身為華東精緻水果大王。他好不容易在40歲盼到女兒,即使為了工作經常往返兩岸,心中掛念的仍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下,讓陪伴有更好的品質。

心理學背景加上商人思惟,黃旭恒嘗試了十足創新的做法。他邀請專業的臨床心理師到女兒小一的班上教導情緒課程,並藉由提供上課內容、開辦親職課程等方式,帶動更多家長參與陪伴孩子的行列。

黃旭恒開心的分享,從小頗有主見的女兒,剛升小一時不願意上學,班上有同學站在校門口哭一個月的,甚至還有特殊生的融入學習等問題。但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技巧,加上大人持續鼓勵之後,他們自己會去醞釀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寫信溝通、抱抱和安撫同學、需要時通知老師等,找到互相陪伴的方式。

父母親陪伴,功能大不同

賴聖洋指出,父母親和孩子的互動方式,有明顯的不同。母親的功能是舒緩孩子的情緒,父親的功能是激起孩子的情緒,並對情緒有更廣範圍的探索與了解。「父親會鼓勵孩子去探索、冒險,比較傾向成為孩子的『玩伴』,較能發揮『活動』或『工作』導向的功能,」他說。

莊永輝談到教養的心路歷程,很多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對兩個兒子抱持的期望,不是只有會念書,還要能夠吃苦耐勞,懂得團隊合作。因此,他曾經帶著兒子在高雄老家蓋麵包窯,也不定期邀約五、六個家庭到朋友的山莊聚會,一起動手種樹、挖水池、蓋樹屋、建廁所等,過程中處處是磨練EQ的機會。

莊永輝語重心長的說,未來小孩的競爭力,不在於學業成績,領導力的養成更重要,而EQ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爸爸影響大:激發孩子情緒,鼓勵探索、冒險
爸爸影響大:激發孩子情緒,鼓勵探索、冒險

「媽媽日」,爸爸負責陪小孩玩

黃旭恒與幾個家庭發起不定期的「媽媽日」活動,在這一天,媽媽們可放鬆休息,改由爸爸負責陪小孩玩。通常一起吃午餐或晚餐,加上精心設計的活動,大約是6小時的歷程。

這些爸爸都陪小孩玩什麼?黃旭恒說,不同於媽媽們經常強調和諧相處、團隊合作,爸爸們比較會談競爭、策略及攻擊。例如玩大富翁、Switch等遊戲,都有要達成的明確目標。

黃旭恒曾帶小孩玩Switch的釣魚遊戲,但並非放任他們一直玩電腦遊戲,而會融入知識的學習討論,包括大魚或小魚、深釣或淺釣,以及認識各種不同的魚類。

只要爸爸帶一次「媽媽日」,媽媽就可以送小孩來參加兩次活動,解決媽媽平日為了照顧小孩被綁住的問題。每位爸爸負責照顧4個小孩,逐漸學會如何柔軟的陪伴孩子,也變得愈來愈有自信及方法。

今年暑假,「媽媽日」的足跡更擴大到日本福岡,展開為期四天的親子旅行活動。有的家庭規劃參訪博物館、有的家庭則到沙灘玩,小孩不一定要跟自己的爸媽走,可以選擇要到哪裡玩,解決了親子一起出遊卻有不同喜好的困擾。

古人云:養小孩,需要一村子的力量。「媽媽日的做法,真的將『共』學成長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了,」黃旭恒開朗的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