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老,不是年齡決定!掌握5個關鍵,熟齡人生也能活躍精彩


【早安健康編輯部】不是65歲才開始!面對老後的健康問題,每個人都該提早準備及因應。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表示,老後健康與否的關鍵在於「心境」是否活躍。

陳亮恭醫師鼓勵大家,人會變得長壽,跟社會進步有很大關係,能夠有機會思考這些問題,算是人類的一種奢侈,「因為這是當社會、健康都變好的時候,才會遭遇到的問題。」

把「高齡化」視為新挑戰,但想要及早準備,勢必得了解一下老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年齡增長後到底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境呢?

老後沒失能,即使有慢性病死亡風險也很低

陳亮恭醫師說明,變得長壽難以避免碰到「慢性病」問題。根據統計發現:當你活到65歲以上,平均會有3個慢性病;而當你活到85歲以上,90%的人都至少有1種慢性病。有了慢性病該怎麼辦?陳亮恭醫師回應,重點在好好控制。「生活要注意,該吃的藥就要吃。」

疾病當然是高齡生活的風險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陳亮恭醫師指出,根據研究,即使你身上帶有多種疾病,但若是「沒有失能」,死亡風險就比較低。因此,年長者的健康是根據有沒有「活躍的生活」判斷,別因多種慢性病就鬱鬱寡歡。

心態決定你老後是否健康!邁向無齡有型的長壽人生

什麼東西決定你老不老?陳亮恭醫師指出,重點不太是外顯的東西,而是心態會決定一切。

陳亮恭醫師分享,美國一位時尚街拍攝影師,不拍年輕辣妹,他專門在街頭尋找60歲以上,穿著打扮十分有型的熟齡女性。而這些被拍攝者都有共同的心態:「誰跟你說我這個年紀只能穿某種顏色或某種剪裁?」不只穿搭,生活也不受年齡限制,樂於展現自我風格。

「心境不同,行為就會不同。」陳亮恭醫師提及,這些老人家是真的活出自己生活的樣貌,同時也帶出新興產業,也就是專門為年長者量身訂做的時尚相關的設計及產品。

現在我們知道目標為何,但該如何達成,讓自己的生活始終維持活躍?「健康要處理的議題是要上套餐的,不能單點。」因此,陳亮恭醫師提出以下5件事,要同時做到最好。

預防失能、迎接活躍長壽人生,5件事有4件事能自己做到!下一頁看陳亮恭醫師怎麼說


預防失能!同時做到5件事

  1. 規律運動

  2. 優質飲食

  3. 社會心理

  4. 健康生活

  5. 疾病管理

陳亮恭醫師表示,第五件事與醫師好好合作,而前四件事都要靠自己。

年長者營養很重要:蛋白質的時代

因應平均年齡延長,為了要讓身體更強壯、肌肉更有力量,避免走上失能的道路,建議健康長者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公克」蛋白質。

想攝取足夠蛋白質,那我每天早上都喝牛奶夠不夠?當然不夠!陳亮恭醫師指出,蛋白質要聰明吃,人本來就是雜食性的動物,要學會搭配各種食材,才能有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含量。

動物性蛋白質

  • 各種家禽、家畜肉類(雞肉蛋白質含量相對高)

  • 魚類

  • 乾酪

  • 高水分乾酪

  • 雞蛋

植物性蛋白質

  • 早餐乾穀類

  • 吐司麵包

  • 煮熟豆類

  • 鮮奶、優酪乳等

  • 五穀根莖類

除了不失能,不失智也是目標之一,因此健腦的飲食也非常重要,陳亮恭醫師就推薦,大家可以落實「地中海飲食」的原則,在生活中選擇適當的食材,「不是非得餐餐吃義大利菜。」

健腦飲食原則-地中海飲食

  • 五顏六色蔬果

  • 魚類與魚油

  • 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

  • 堅果類

  • 全榖類澱粉

適當強度的運動:兼顧有氧與阻抗運動

陳亮恭醫師強調,要達到一定的心跳程度才能夠叫做運動,否則都叫做活動。

  • 複雜:多元運動

  • 時間:30分鐘

  • 強度:心跳130下(大約有點喘,又不會喘不過氣)

  • 頻率:每週五次

運動種類繁多,要真正健康老化,有氧及阻抗運動缺一不可!陳亮恭醫師說明,有氧能夠增加心肺功能,但無法提升肌力,想鍛鍊肌肉「阻抗運動」,也就是重量訓練不能少。

除了講究時間及強度外,陳亮恭醫師還特別提及,現今運動也強調「防失智」,所以「多元性、複雜性」也很重要。

跑步、走路、游泳、騎飛輪都很好,但有點單一,他引醫學雜誌的資料推薦大家可以學「跳舞」,研究發現,跳舞的人失智症的比例最低。

原因是除了能「動」之外,跳舞的複雜度夠高;又有「伴」一起跳,能滿足人際互動的需求;再加上跳舞的時候都很開心,一次就能達到活化大腦、鍛鍊身體的效果。

降低3%失智風險!下一頁告訴你:這件事晚一點做更好


陳亮恭醫師也提醒,這樣開心跳舞後已達到了80分,但若能在運動後吃一頓符合地中海飲食原則的餐點,就能達到100分,「因為運動後蛋白質的吸收率最好!」

不要退休:持續動腦與維持人際互動

陳亮恭醫師引英國經濟部的調查指出,無論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只會開心兩年,兩年後就會開始看醫生,因為常常感到焦慮、憂鬱、身體變得不好等。此外,法國的研究也發現,跟同年齡的人相比,每晚一年退休的人,失智症的風險下降3%。

陳亮恭醫師說,有動腦的行為與人際互動很重要,那與不退休、繼續上班有什麼關係?他回應,從起床梳洗、準備出門,開車、搭車通勤,到上班時需要不斷處理問題、解決事情,以及維持與同事間的往來,這些都對活化大腦很有幫助,也會讓生活變得更加完整。「沒上班當然也行,但就要多多參與活動。」

「我們希望做到的健康促進,不是要特別去做什麼,而是能轉化到生活中,一件一件地落實。」陳亮恭醫師指出,需要特別去做的事情,往往都很難永續,變成生活反而比較簡單。例如,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必勉強自己刻意跑健身房,不妨從搭捷運提前兩站下車,走路回家開始。


原文引自:樂享無齡有型的長壽人生,名醫陳亮恭推2法寶:不要退休+跳舞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