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中的「轉」,你是轉換?還是轉變?

11月教育輔導-生涯擺渡人

職涯發展中的「轉」,你是轉換?還是轉變?
職涯發展中的「轉」,你是轉換?還是轉變?

轉換跑道,卻越轉越低或兜了一圈回到原點?

先釐清自己究竟要轉換工作、職業還是職涯,

讓你在職涯發展中,少走一些冤枉路。

撰文/張雅期

在《轉變,需要一場儀式》書中提到身處轉變時常有的狀態:空中飄飄蕩蕩,無所適從,如果能夠看到一個美好未來的話,或許這樣的狀態還可以容忍,但是若沒有出現那樣的目標,就太痛苦了!

確實,在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帶著疑惑與不確定持續前進著,到底我的目標是否正確?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這樣一直下去好嗎?我這樣值得嗎?我們應該將這些疑惑視為禮物與契機,因為我們正在開啟「轉」的歷程。

在職涯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變化節奏,過程中的轉折與切換都是自然的過程,必須不斷地依照各種變化來對自己重新定位,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視困惑為禮物,同時該如何「轉」呢?

轉工作、轉職業、轉職涯,大不同

美國有個「一輩子平均離職七次」的說法,依照這個說法,假設從20歲開始工作到70歲退休,工作的50年中,藉著我拙劣的數學來計算的話,平均七年會轉換一次工作,所以會在27、34、41、48、55、62、69這些年齡段落中轉換,雖然實際上不會那麼分配平均,不過確實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總會冒出一些想法或是念頭,讓人困惑得想「轉」啊!

然而,到底「轉」需要考慮什麼事呢?在職涯規畫中有三個重要的觀念一定要知道:

1. 「工作」(Job):在哪工作?為誰工作?

2. 「職業」(Occupation):做什麼?職責任務?

3. 「職涯」(Career):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打算怎麼走?

如果沒搞清楚這三個要素,就很容易出事,會出現像是越轉越低或兜了一圈回到原點的情況,因此在進行「轉」時,可以思考一下是轉換「工作」?轉換「職業」?還是轉變「職涯」?

我們接下來一一說明。

1. 「工作」上的轉換:依照定義來說,轉換的可以是雇主、部門主管,也可以是不同的部門、分處或是其他企業組織。若是公司內部的調動,主要考量的部分就會是熟悉與適應不同領導風格,以及整合與搭配新團隊成員的工作模式;倘若轉換雇主與企業組織,這時考量的應該是不同公司的文化、組織發展、工作環境以及福利薪資,所需要做的準備就是收集足夠的資訊,來幫助自己判斷心儀的企業組織。

2. 「職業」上的轉換:這部分的範圍就擴大了,以我自己來舉例,我的職業是心理師,我的職責任務就是運用心理的專業知識來幫助他人,為了要達成這樣的任務,需要運用許多不同的測驗工具與助人技術;假設我要轉換「職業」成為企業講師,我的職責任務就與心理師有所差異,需要具備的技術與工具也不同,因此我需要考量,過去的職業經驗是否能對應到新的職業所需,我的心理專業對於企業講師的優勢或威脅可能是什麼?因此當轉換屬於「職業」時,便要盤點新職業所需要的能力、技術與工具,看看自己具備或是不足的部分是什麼,進一步可以補強不足的部分,而建立學習計畫會是個不錯的方式。轉換「職業」所需要耗費的成本與時間可能是龐大的,不過若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所欲轉換的「職業」相關性越高,在轉換過程中的痛苦指數與成本也相對越低。

3. 最後,「職涯」的轉換,這個層面涉及最多個人心理層面的部分,需要探索自身工作價值與內在深層的渴望,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舉例來說比較像是從固定工作者朝向自由工作者,或是從使用操作者到發明創造者,以王建民的例子來說,是從不同球團的球員身分發展成為教練,也許未來可能成為球團經營者,這都是屬於職涯的發展路徑。

確立轉的層次,才能開始好的規畫

因此,在探討「轉」的議題時,首先,先恭喜自己獲得一個禮物,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契機,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接下來思考,現階段自己面臨的「轉」是在哪個層面上?依照不同的層面,所需要的考量、規畫都不盡相同,當層面沒有思考清楚就會產生誤差,例如若我只是要轉換工作,但是我卻轉換了職業,可想而知當助理工程師轉換到業務助理,在能力與工作職責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就可能會發生降轉的情況,也會造成職涯路徑的變動。

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工作」、「職業」與「職涯」三者是互相牽引連動的,麻煩是牽一髮動全身,好處是任何一處都可以展開規畫。因此,關於「轉」這件事,我建議三步驟:確立轉職層次、收集所需資訊、展開學習計畫與思考職涯規畫。

1.確立「轉」的層次,現階段讓你想要「轉」的原因是什麼?人(主管?同事?)、事(工作內容?)、時(工作時間?)、地(地區?環境?)、物(薪資?福利?)這些原因是屬於哪種層次的轉換範圍呢?

2.當確定「轉」的層次,就依據層次收集相關的訊息,透過講座、人脈或學習上課等方式來幫助自己從不同面向來了解。

3.最後一階段就是整理自己所獲得的訊息,釐清自己在工作中重視、在意的價值,逐漸理出階段性的目標,展開行動計畫。在這個階段,若能搭配專業介入,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的「轉」都是自己的盤整,在這段盤整的過程中,其實更重要的是去覺察我的行為是否延續著某些過去的習慣?我是否正在回到過去的生活節奏之中?在新環境之中卻仍扮演過去的角色?例如似乎總是人的因素;總是不滿意薪資福利;又是與自己的預期有落差……這些可能都反映出一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真相。轉換也好,轉變也好,「轉」得好表示我做足了功課,反之「轉」不好,就是提醒我似乎忽略了某部分重要的事實,各有不同的價值,所以用心盤整,放膽去「轉」吧!


張雅期
擺渡人生設計職涯顧問、格瑞斯心理諮商所兼任心理師、臺北市立大學技擊運動學系兼任講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核心職能師資,專長心理堅韌度與壓力管理、體驗與探索教育規劃、團隊凝聚與激勵、職場壓力與情緒管理、溝通與換位思考能力、職場職務溝通與跨部門溝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