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非人人適用 醫:糖尿病人只有這3情況「相對安全」

間歇性斷食法風靡全球,美國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台灣藝人楊丞琳、昆凌、吳慷仁都傳出使用這招重返理想體態。不過醫師提醒,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每個人,糖尿病患者就是要特別謹慎的一群,只有正在使用Metformin、DPP-4 inhibitor及GLP-1 agonist的第二型糖尿病人,且非斷食高風險群,這時採取間歇性斷食法才「相對安全」。

間歇性斷食法有許多版本,常見像是168斷食法、186斷食法、204斷食法,共同的特點是持續空腹一段長時間,而將進食時間縮短。以168斷食法為例,就是空腹16小時左右,只在剩餘8小時內進食。

扣除睡眠時間,一天當中只剩8小時左右需要空腹,似乎「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就能達標,對不少人來說容易入門,成為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不少藝人嘗試,也有專家推薦,同時是健身教練與營養師的Ricky就將自己藉此瘦身成功的經驗出版成書。

不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卻碰過糖尿病人在家自行嘗試間歇性斷食法,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發生血糖過低和眩暈,更嚴重的個案甚至被送往急診。

糖尿病 減重 間歇性斷食法 168
糖尿病 減重 間歇性斷食法 168

(醫師提醒,間歇性斷食法不適用的對象包括第一型糖尿病人,以及使用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人。圖片來源:陳德信)

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適用間歇性斷食法?

間歇性斷食法之所以有減肥作用,杜思德說明,是因為長時間空腹會消耗體內原來存有的肝糖,耗盡後便開始分解脂肪、增加體脂代謝。

然而,糖尿病患者本就對胰島素有抗性、分泌不足,血管內的葡萄糖濃度容易失控升高。如果將一天所需的食物統統塞進一段短時間內,可能使飯後血糖快速飆高;當血糖起伏過大,會促使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另一方面,服用降糖藥的患者長時間空腹,容易導致低血糖。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杜青玲指出,間歇性斷食法不適用的對象包括第一型糖尿病人,以及使用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人。

此外,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提到,懷孕與哺乳中的女性如此斷食,可能影響胎兒發育;18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的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也不適合利用這種方式減肥;厭食症的患者總認為自己過胖,但心因性問題未解而貿然嘗試斷食,可能不慎斷食過頭影響健康;慢性病患者想要嘗試這樣的減肥方式,都應事先諮詢醫師。

(糖尿病患者同樣可以健康瘦,大原則是在定時用餐、定時用藥的基礎下,把食物代換為熱量較低的品項,並且多運動。圖片來源:陳德信)

總結來說,在糖尿病患者當中,只有正在使用Metformin、DPP-4 inhibitor及GLP-1 agonist的第二型糖尿病人,且未合併上述顏宗海提及的特徵或共病,這時採取間歇性斷食法才「相對安全」。杜青玲強調,糖尿病人要進行斷食,絕對須事先徵詢主治醫師意見,經主治醫師同意才可執行。

杜思德建議將範圍再縮小,「只有糖尿病前期、還沒有正式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徵詢主治醫師同意後,可以稍微嘗試」。

或許有人為加乘減肥效果、在間歇性斷食的空腹期間加上運動。顏宗海提醒,斷食期間不適合進行太激烈的運動,否則血糖可能快速降低,更易出現頭暈、盜汗、視線模糊、心跳加速、思緒紊亂等低血糖症狀。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健康減肥?

糖尿病患者同樣可以健康瘦,大原則是在定時用餐、定時用藥的基礎下,把食物代換為熱量較低的品項,並且多運動。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講糖」APP教病友如何聰明控糖,其中針對有減肥需求的患者,營養師賈婷文提供4項建議:

1.控制含醣食物,且定時定量,使血糖穩定。

2.飢餓時選擇體積大、熱量低的食物。

3.烹調選擇蒸、煮、烤、滷等方式,較為健康。

4.遵行「運動531」,每週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達110下。

延伸閱讀:

9成糖尿病人曾疲倦、睡不飽...可能是早餐吃錯了! 掌握3原則助改善

吃飯會胖?糖尿病患不能碰澱粉? 破解2大迷思

吃太快易胖還恐增糖尿病風險 一餐要吃多久才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