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罹患肝癌做化療 肝癌早期沒有症狀,要如何及早發現?

資深港星吳孟達日前被傳出住院看腫瘤科,引發關注。根據港媒報導,其圈內好友田啟文受訪時透露,吳孟達於去年底發現罹患肝癌,現在已完成手術,正在接受化療。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要如何及早發現?

Q:肝癌早期沒有症狀,要如何及早發現?

造成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是病毒,其中40%是B型肝炎病毒造成,30%是C型肝炎病毒造成,20%是其他原因(如脂肪肝炎、酒精肝炎)。B、C肝病毒都可以用抽血篩檢出來。「肝病患者定期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有機會找到小型肝癌,如果不篩檢,等腫瘤變大,才稍有不舒服的感覺,比如疲倦、變瘦、黃疸,這時可能已經是晚期了,」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提醒。

Q:近年肝癌治療有什麼進展?

小型肝癌(0期、1期)有機會根治,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換肝、局部酒精注射、局部電燒,5年存活率非常高,即使後來復發,還有機會二次治療。「這也說明,早期發現的治療成效比較好。」

2012年後的研究發現,篩檢確實可以幫助一部分人早期發現肝癌,「可是大部分病人不動如山、不出來做篩檢,不知道自己有B、C肝病毒,或者知道卻不持續追蹤。這說明,知道運用醫療資源的人可以因此受益,不運用它的人就無法受益了。」

腫瘤如果已經大到無法根治,那麼就退而求其次,以延長生命為目標。第二期的病人可做栓塞,第三期的病人可接受標靶治療,萬一不成功,可嘗試免疫療法,後者還在起步階段,需要更多時間證明它對治療肝癌有效。

Q:台灣推動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已30年,C肝新藥也納入健保給付,有助患者持續接受治療,將來肝癌的發生率會降低嗎?

「肝癌的發生率已在降低,但死亡率卻沒有下降,實在樂觀不起來,」簡榮南憂心指出,B型肝炎患者中只有20%接受治療,C型肝炎患者中只有10%接受治療,「比率太低了。」B、C型肝炎患者中還各有一半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以為沒有不舒服就是沒病,等到有症狀時已是末期。

C型肝炎今年起有口服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且新藥比過去用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副作用小,但政府預算有限,估計只有約8000人可獲健保給付,僅占C型肝炎需治療的患者不到5%。「醫界曾經估算,一年要治療3萬4千個病人,C型肝炎才有機會根除,目前看起來離目標還很遠。」

另外,新興的肝癌風險因子是肥胖引起的脂肪肝,估計台灣約四成人口有脂肪肝,其中三成有脂肪肝炎,將來也可能變成肝癌。「當病毒治療得差不多時,下個世代肝癌的主因很可能是脂肪肝炎,或者廣義來說是代謝症候群。這是歐美國家民眾罹患肝癌的主因,台灣可能步上後塵。這需要改變生活型態,阻斷肝臟發炎、硬化、罹癌三部曲。不過醫生苦口婆心勸病人改變生活型態,大部分人往往還是不動如山。」

Q:復發是癌症病人共同的噩夢,有辦法降低風險嗎?

從疾病的三級預防觀念來看,第一級是不被肝炎病毒感染,這在B型肝炎已達成,台灣因為實施新生兒施打疫苗,32歲以下B肝帶原者僅佔1%。C型肝炎雖然沒有疫苗,但傳染途徑明確,多是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如被污染的針頭或輸血而感染(比如毒癮患者共用針頭,或者過去醫療環境不理想,未使用用過即丟的針具等等),也能夠施行初級預防。

二級預防則是已感染的患者接受治療,阻斷肝細胞發炎、穩定基因,變成肝癌的機率就會降低。

三級預防是肝癌患者預防復發。手術切除腫瘤後,可能仍有殘存病毒,應該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可降低約75%肝癌復發率。

Q:癌症治療過程難免起起伏伏,有時結果不盡如人意,病人要怎麼調適?

有病人得知罹癌,即使只是早期,治療效果好,但還是快崩潰、自怨自艾,但有些病人卻能樂觀看待,「醫生能幫助病人的主要還是在醫療方面,「病人的家庭支持、心理狀態、信仰都是很重要的力量,」簡榮南分享。

他鼓勵病友走出來跟人群互動,不要封閉自己,「樂觀有助提升免疫功能,對預防癌症復發有幫助。」

他再次提醒,所有癌症都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理想,肝癌也不例外。知道自己有危險因子,應該每4~6個月做一次抽血及超音波檢查,萬一發現小型肝癌,配合醫師治療策略,手術、電燒、換肝等治療方式,都有機會帶來重生,術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降低復發風險。「肝癌治療愈來愈進步,痊癒者也更多,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

延伸閱讀:

4個症狀判斷,就能預知「肝生病」?

影像學檢查,篩出九成肝癌

熬夜真的傷肝嗎? 護肝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