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網紅、頻跳槽...其實都是「務實」表現!解析Z世代的矛盾生存學

文/楊倩蓉、李雅筑 圖/郭涵羚

「抖音」、「泰國學運」、「防彈少年團」,猜一下,這些名詞背後的共通關鍵字是什麼?答案是Z世代。

Z世代雖然光臨網紅開的店,但「價格要優、品質要好、包裝更要有感」才會願意支持下去。(攝影者.郭涵羚)
Z世代雖然光臨網紅開的店,但「價格要優、品質要好、包裝更要有感」才會願意支持下去。(攝影者.郭涵羚)

Z世代誕生於1995年以後,在消費上,他們已經成為影響力最大的族群,啟動了過去這3年的重大政治革命。在台灣,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Z世代人口(以1995年出生到2010年為範圍)約400萬人,占全台人口17%。

這是個乍看令人感到矛盾的世代。他們是史上最具數位權力,但現實資源最匱乏的一代。

香港反送中、泰國學運,這些革命都由他們在網路上串聯發生;但在現實中,他們面臨的是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短缺,環境汙染與高齡化帶來的沉重負擔。單在台灣,幾乎每一個Z世代就要扶養一個老年人,壓力勝過你我。

他們愛追隨網紅,但消費卻極度精明。

今年,有「珍奶女神」之稱的網紅滴妹,在台北南陽街開了一家手搖飲料店「再睡5分鐘」。店門口放的是滴妹的照片,整體店面設計都讓人容易打卡上傳,5月開幕後立刻暴紅,人潮不斷。

有意思的是,Z世代會因為網紅而排隊,但也同時會把產品拿來跟COMEBUY、可不可、迷客夏等同業嚴格比較。從牛奶濃度到紅茶水準,甚至是包裝無一不放過,如果第一次去沒辦法做到價格質優,第二次他們就不會再上門。

麥肯錫的Z世代研究報告用「務實」(realistic)來形容他們;《經濟學人》的研究更發現,Z世代比千禧世代更節儉、更減少享樂。他們看來很佛系,只追求環保與共享人生,但又可以一夕間,強悍號召200萬人走上街頭。

我們很難拿一個關鍵字,去定位這群25歲以下的年輕人。

《Z世代效應》(The Gen Z Effect)提醒:「Z世代可能是你的顧客、員工、下一位偉大創業家、國會參議員,說不定還是你的頂頭上司。」換言之,不要把Z世代當作一個世代看待而已,還要看作「世界如何運作,以及我們需要如何回應。」

由施振榮投資的研究團隊、奧沃市場趨勢顧問歷時6年追蹤,從2013年到2019年間透過問卷與質化訪談,分析千名受訪者數據,看見年輕世代的變與不變。

在此背景下,我們再請教服務全球超過80個知名品牌,包括Nike、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麥當勞、阿里巴巴的中國市場行銷諮詢機構「青年志」,從他們的發現,更深度理解Z世代。

青年志是用「游牧青年」描述他們。游牧青年所處的環境,自然是龐大無際的平原。

大平原,是指當下與未來持續拉平的時代,因為網路資訊很多,年輕人會很快熟成。他知道未來的工作現在可能還不存在,也很早知悉連可口可樂、Airbnb與星巴克都可以在疫情中一夕裁員,沒有什麼是會穩定不變,擺在他眼前的不是階梯,而是平原般的視野。

這讓Z世代很早就學會:唯有移動,才能存活,如同生長在資源匱乏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們也習慣用跳槽去累積技能。

數位上的見識,讓他們的務實精明度超乎上一代。

LinkedIn指出,Z世代比前幾個世代更注重規避風險,傾向於尋找可以提供穩定、安全和成長機會的雇主;而近6成Z世代希望學習更多技能,才能賺更多錢。如百萬網紅阿滴傳授的「YouTuber的36堂課」,就有上萬人購買。

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理解游牧世代有多「實際」,不如聽聽1996年生、區塊鏈認證新創企業圖靈鏈科技創辦人——胡耀傑的故事。

大一時,胡耀傑看到區塊鏈趨勢,立刻展開創業生涯。他很早就懂得利用資源,選擇念香港科技大學,因為學校提供許多國際競賽,讓他可以透過參賽快速被看到;他到柏克萊念研究所,以就近獲得創業人脈。

他說:「學校不是用來上課的地方,教授才是你的資源,我常下課後跟教授聊天,問他最近的研究是否有合作機會。」

他從自己申請研究所的痛苦經驗出發,到處敲全球學校大門,說服他們改用數位認證方式提供證書,用秒速取代天數申請流程。他管理團隊方式就像游牧,沒有固定辦公室,團隊因專案而群聚在一起,結束後,再尋找下一個專案。

網路,讓他能很好的去槓桿資源,但也讓他焦慮,他說:「網路透明,每個人進步的狀況都一清二楚,不想被落後。」

他想求知,但路徑不同:「如果我想學習某個領域,我會找出相關電影,每部電影只看10分鐘,抓到關鍵字就可以去查資料了。」他喜歡看知名YouTuber「老高與小茉」的頻道,他說,學校給的知識也不見得是你想要的,但是專業的網紅可以把堆疊的知識,用5分鐘影片報給你聽。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創辦人林宛瑩分析這一代年輕人的資訊焦慮,「他生活的每件事是跟世界綁在一起的,他看到生活典範是多樣的,能不能跟上,讓他焦慮。」

以往,我們可能停留在原地,等著年輕人來適應自己;未來,我們得與他們同行,甚至以他們為師,別任意推斷年紀輕就代表經驗少。

如唐鳳所說:「網路世界與實體世界是倒過來看的,壯年人的網齡可能只有幼稚園或是小學階段,但是一出生就接觸網路的年輕人,他的網齡甚至比壯年人還大。」

若我們能跟著Z世代一起探險,與這群敏感、焦慮但又握有最大數位權力的年輕人共同解決問題,彼此才可能因此看到更寬闊的風景,打造更有意義的未來。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14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LINE群組太多,又不好意思退出?教你一鍵過濾煩人通知
想續杯,為什麼不能講“Can I get one more?”
一開口招呼,就能看出資歷深淺?職場關係的隱藏陷阱:X哥、X姐、X總
輝達砸1.18兆買ARM!這個台灣人,將成為全球半導體界最有權勢的男人?
排出體內毒素,失智竟好轉!神經退化專家:2種廚房就有的辛香料,助身體排毒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震驚!小鬼猝逝 初判死因曝光
「郭台銘無法拒絕」奇襲成功
被逼大量關店 70家門市保不住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蘋果新品發表會亮點一次看 也成台積電大利多
金管會嚴懲 近4年...每年拔掉1家壽險董座
索尼砍PS 5產量 衝擊台鏈
台美日韓罕見聯手 台商出走中國有內幕
股匯驚驚漲 新台幣勁揚1.88角再現29.1元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