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受傷最深竟是「美國消費者」!川普抗中只有「這件事」見效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庭瑋 編譯

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不是只發生在川普執政期間;但在他的任期內,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封殺中企取得美國先進技術,迫使供應鏈撤出中國...這些舉措擴大了鬥爭範圍。

「貿易戰,美國很容易取勝。」美國總統川普曾在推特上大言不慚。現在,他即將卸任,事實證明,他錯了。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中國出口展現韌性,而且美企仍然留在中國,美國消費者則承擔關稅的苦果。

貿易戰沒逆轉美中貿易逆差

川普曾在2016年大選時,宣稱要逆轉美中貿易逆差,但根據《富比士》,截至去年11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降反升至2,870億美元,為十年來新高。

《彭博》分析,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導致中國減少進口美國產品,為美國貿易赤字未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

美國對中國持續的貿易赤字,也說明了美企對中國生產能力的依賴程度,尤其疫情爆發後,更凸顯中國的生產力之高:它是唯一一個有能力大規模產出,應付家用電腦、醫療商品不斷飆升的需求。

「經過四年的貿易戰,出口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的事實表明,中國的生產能力具有韌性。」彭博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張書(Chang Shu,音譯)說。甚至在川普就任總統後,中國的總出貨量每年都在成長。2019年,東協十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落實,大陸與東南亞的貿易關係將更鞏固。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夫力(Mary Lovely)接受《彭博》訪問表示:「中國太大了,在全球經濟佔有一席之地,不可能像裁紙一樣把它裁掉。」

美國消費者得為關稅埋單

川普曾聲稱,貿易戰的關稅會促進美國的經濟,且打擊中國GDP,但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經濟學家楊州(Yang Zhou,音譯)卻指出,中國2018年和2019年的GDP成長皆超過6%,美國關稅只打擊到該國0.3%的GDP;相對的,貿易戰反而讓美國GDP損失0.08%。

而且,經濟學家還發現,美國加徵關稅後,中國出口商並沒有因此降低對美出口品的價格,以維持其商品競爭力,也就是說美國消費者和公司得承擔關稅成本。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報告,關稅導致美國消費者2018年的年收入,約損失168億美元。

美國企業沒有「回流」

川普政府也沒有成功讓美國企業「回流」。《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去年3月調查結果,受訪的25家美國大型企業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尋求更多元化的原料來源,但其中不少都是希望從中國的不同地區另謀原料,而不是國外,其中更只有16%的受訪企業表示,有意將部分或全部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

《彭博》也根據榮鼎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的數據指出,僅管疫情和貿易戰凸顯出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外資仍繼續流入中國,其中美國也不例外,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從2016年的129億美元,至2019年略增至133億美元。

「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繼續在中國投資,因為它仍然是疫情大流行期間最具韌性的經濟體之一,而且未來的成長潛力比大多數其他主要經濟體強。」研究中國投資的分析師利森柯(Adam Lysenko)說。

川普唯一有效壓制中國的策略:技術封殺

《彭博》指出,僅管目前看來貿易戰的結果,並不如川普政府預期,但仍為新任總統拜登留下在貿易戰中可行及不可行的措施——如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殺,是目前較有效果的手段。

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殺,已對中國經濟成長計畫構成威脅,也危及中國華為、中芯等科技公司的生存能力。「如果美國繼續加強技術封鎖,毫無疑問,中國的高端產業鏈發展的現代化將受到影響。」江蘇省共產黨官方學校兩名研究人員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但美國的封殺,也正促進中國追求科技產業自給自足的能力。

即將上任的拜登,在最近的採訪中針對中美貿易戰,表示他會先審查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是否達成。至於關稅,他的顧問曾在競選過程中暗示,拜登對中國的關稅將採取漸進式的做法,會優先考慮國內問題,例如投資研發和美國製造業,從實力上與北京競爭。

(參考來源:BloombergWSJForbes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金融時報精選》兩岸一起繁榮的時代已逝,台商在中國獲利跌至9年最低

台積電股價狂衝近600,對台灣是好事嗎?老總對巨頭企業暴漲後的反思

台股破萬五,怕進場?別錯失百年一遇的資金瘋狗浪,大咖推8檔持續看好股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