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員霍利扳倒「沃神」再戰「詹皇」 痛批NBA賣新疆血汗球衣

《台灣國防法》主要推手,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霍利痛批NBA、Nike形成剝削新疆維族的共犯結構。(圖片來源/FB@SenatorHawley)

美國參議院反中大將、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近日與美國職籃NBA為「中國奴工」吵得不可開交,21日他再上《福斯新聞》(Fox News)指控NBA、球鞋大廠Nike與超級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透過新疆集中營獲利。

同日他在推特挑戰在中國生產的美國大企業,發誓自己是「『零奴工』(#slavefree)企業,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使用被強迫勞動的奴工」,被點名的有NBA總裁席佛(Adam Silver)、Nike、詹姆斯和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他指控至少部分NBA球衣產自新疆集中營,而21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制裁11家壓迫維族的中企,包括「南京新一棉紡織」,其所屬的「冠華國際控股」正是Nike的中國供應商之一。

霍利一個個點名,挑戰美國籃球產業。(圖片來源/Twitter@HawleyMO)

NBA、Nike和蘋果敢保證「零奴工」嗎?

「我挑戰席佛和所有Nike代言人,例如詹姆斯,發誓他們沒有涉及利用奴工,也不會使用奴工生產線所製造的產品」霍利說。

霍利痛批NBA是剝削中國奴工以獲利的「經典案例」,美企在美國和國際市場賺得缽滿盆盈,卻為了省幾個錢,與使用新疆集中營勞力的中國廠商合作。

除了剛被制裁的南京新一棉紡織,《華盛頓郵報》今年2月報導,為Nike代工30年以上的「青島泰光鞋業」每年生產800萬雙Nike球鞋,該公司雇用至少800名維族奴工,這些人過著形同監禁的生活。

名牌球鞋、球衣都可能出自新疆集中營

霍利20日提出《無奴工企業認證法案》(Slave-Free Business Certification Act),劍指供應鏈使用奴工的美企。

也就是說,美企須向當局公開生產鏈特定資訊,保證自己符合最低人權標準,負起社會正義責任,否則將面臨刑責。

該法案聚焦於中國將新疆維吾爾人當作廉價勞力來源,強迫他們加入外企生產鏈。根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從運動品大廠Nike、Adidas、Puma到科技公司Lenovo和三星,至少83個國際品牌的供應鏈使用這類「新疆奴工」。

不過霍利強調該法案不僅限中國,國際咖啡品牌星巴克和Nespresso在巴西同樣有剝削奴工的情形。

該法21日經參院二讀後,已交付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暨退休金委員會」( Committee on Health, Education, Labor, and Pensions)審議。

NBA還沒復賽就先場外開打

霍利近來常與NBA交鋒,10日他公開致信席佛,質疑若NBA如此關心「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等社會議題,為何卻審查支持美國執法部門、批評中共的標語。

日前NBA在中方施壓下,停止販售燙有「解放香港」(Free Hong Kong)字樣的球衣,而為避免爭議,乾脆將線上商城的客製化球衣全數下架。

霍利去信NBA後,美國體育頻道ESPN知名記者「沃神」沃納洛斯基(Adrian Wojnarowski)回信罵「去你的」(Fuck You),遭霍利截圖反譏「別對ESPN批評中國或支持執法部門,這會激怒他們」。

但在沃神因失言遭ESPN停職後,霍利表示與其懲處記者,ESPN更該問對問題,搞清楚NBA與中國的利益關係。

促《台灣國防法》、禁TikTok都少不了他

霍利和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魯比歐(Marco Rubio)、柯頓(Tom Cotton)一樣,是美國知名反中鷹派,參院各種「抗中親台」法案都少不了他。

霍利提案的《政府設備禁用TikTok法》(No TikTok on Government Devices Act),預計22日在國土安全暨政府事務委員會(Homeland Security and Governmental Affairs Committee)進行表決,至於眾院版已於20日通過,成為《國防授權法》(NDAA)的一部分。

4月他提出《新冠病毒受害者正義法》(Justice for Victims of Coronavirus Act),而為了為該法鋪路、向中國究責,「剝奪特定國家『主權豁免權』」的法案20日也在參院正式成案。

而與台灣切身相關的《台灣國防法》(Taiwan Defense Act)也是由霍利及共和黨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提案,參、眾兩院版本目前都進入委員會審議階段。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中朝貿易減7成陷飢荒 北韓金正恩建議民眾吃烏龜、軍隊養兔來吃
土銀國泰一號爭議後續》受益人會議擇期再開 小股東喊話要土銀用淨值買回
瑞銀示警!台灣對美國順差200億美元 恐重返「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