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全台年紀最小!彰基治癒心律不整2歲娃...醫:「3D定位無輻射」有這3大優點

今年2歲的黃小弟,在彰基團隊努力下進行全台年紀最小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順利解決心律不整問題。(圖片來源/彰基提供)

家住雲林的黃小弟,今年2歲(2018年7月17日出生),自出生以來就遭受心律不整所苦,滿月後更是因頻繁發作而進出醫院。

黃小弟在新生兒室即發現心跳過快至200下情形,醫師建議到兒童心臟科詳細檢查,2018年9月22日第一次就醫時,測得黃小弟心跳每分鐘272下,確診為心律不整,並開始服藥、定期回診。不過,原本2、3個月僅會發作一次,從2019年9月開始發作頻率提高為每個月2次,甚至到了11月上旬,一個禮拜發作2次,讓黃父黃母疲於奔命又心疼不已......

「如果是剛出生被發現心律不整,有70%左右其實會隨著年齡而不見,所以5歲15公斤以下,不是真的一定要手術,大部分我們的做法都是等待它不見。黃小弟我們一開始也是想說等他長大會不會就好了,不過他一直發作,我們也換了很多種藥、多加劑量,都沒辦法控制,才會選擇用手術治療。」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吳焜烺,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    

經家長與吳焜烺討論後,當時年僅1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進行全台年紀最小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終於順利解決心律不整問題。

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有哪些?「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跟傳統X光比好在哪?健保是否有給付?又適用在哪些人身上呢?

幼兒心律不整難發現...醫:出現4症狀要注意

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有哪些?

吳焜烺指出,多數時候很難察覺,「不要說這麼小的,我自己有遇過一個5歲的小孩就只是活力不好,講說肚子痛,家長以為是腸胃問題就去診所看,以為是大便不順。第二天到另一間醫院去看照X光說大便塞住,到第三天比較嚴重發現臉色很難看、活力減低掛急診,心電圖一上去才知道是心律不整。」

由於心律不整發作症狀是每分鐘心跳超過180下,從外觀上看起來僅有躁動、唇色發白,加上黃小弟年幼無法表達只會哭鬧,讓黃小弟的父母在學習照護上耗費不少心神。黃父黃母從初時無法判斷發作,到購買簡單的聽診器,對著錶學聽心跳,甚至後來買專業級聽診器放家中,憑聽心跳判斷是否發作,黃母說:「後來不用對錶,也感覺得到心跳已經超過200!」

吳焜烺表示,對小小孩來說,如果突然吃不好、哭鬧不停、活力減低、臉色慘白,家長可以摸一下小孩心臟的跳動頻次。他提到,有時候這種況狀也可能家長都不知道,然後小孩休克送到醫院,「但很多也有在院外就出事的,可能突然猝死等,來了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通常在國小以上會表達比較清楚,幼稚園以下都很難表達,所以大多在新生兒室發現的比較多。」

新生兒心跳應是每分鐘140次,心律不整發作症狀是每分鐘心跳超過180下,黃小弟則是到270次。(圖片來源/彰基提供)

「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有何優點?

「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最早是2017、2018年台大兒童醫院引進,彰基則是2018年底開始做,吳焜烺指出,這個技術跟傳統X光比,較好的地方在於:

1.病人跟醫師都沒有輻射傷害:吳焜烺表示,沒有輻射將來得到癌症的機會會大幅減低,2016年義大利有一份報告指出,一個是傳統X光、一個是少輻射/無輻射,如果一個人用傳統X光,假設有1%的機會得到癌症,用無輻射或少輻射會降到0.4%。這份研究是15歲到50歲的病例追蹤。

2.醫師在手術過程不用穿鉛衣更輕鬆、方便

3.精準定位、把手術範圍縮小:吳焜烺指出,因為X光在做其實很靠醫師的記憶,但是心臟訊號由電腦判讀會幫助每個點都記憶下來,會找到一個最容易成功的地方,縮小範圍後再去找就很方便。然後3D定位也可以更清楚分別是平面還是立體的位置,加強定位。

吳焜烺表示,一般心律不整手術通常會從病人鼠蹊部兩側各放入2-3支2mm左右的導管(一般大孩子靜脈可以放3支導管),手術中會以X光機透視導管與心臟位置,確認心臟訊號之後,以X光機判斷不正常導線位置,開始進行燒灼;整個過程大約需要90-120分鐘,兒童需要更久,也就是說傳統的心律不整手術,可能使兒童暴露在輻射中超過半小時,導致輻射超量恐造成後遺症。

黃小弟的母親笑說已練就一身「聽心率」好功夫。(圖片來源/彰基提供)

「且黃小弟僅有10公斤,血管僅有5公厘左右,麻醉風險高、心臟小又薄,經檢查後發現心律不整位置,幾乎就在正常導線旁邊,決定以3D無輻射立體定位儀及冷凍消融設備,為黃小弟進行手術。」吳焜烺指出,他也提到冷凍消融儀器的優點:

1.冷凍消融不會傷害週邊組織,不會造成永久房室傳導阻礙

2.冷凍消融有可逆特質,即使短暫碰觸週邊正常組織導致房室傳導阻礙,只要移開冷凍點,幾秒後就可恢復

3.消融組織比較均勻,跟熱燒相比,也不易燒破幼兒心臟。因此,冷凍消融術特別適合病灶離正常導線很近的狀況。  

健保給付18歲以下都可用「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術」

「整個手術包含置放導管、定位、冷凍消融到離開手術台,總共花了不到2小時,手術結果也非常順利。」吳焜烺表示,黃小弟2019年11月19日接受手術,隔日出院返家,至今都沒有復發。黃父也感性地說,「真的很感謝彰基、吳醫師,讓我們在中部地區就可以接受這麼專業、沒有副作用的心律不整手術,不然每次看弟弟發作,都很捨不得!」

吳焜烺表示,依據2000年至2014年期間的台灣國民健康保險數據庫統計,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幼兒心律不整先以藥物治療,通常要到5歲或體重15公斤以上才會進行手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同大人),但有3個狀況下會有例外:

1.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

2.患者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

3.心律不整嚴重危及生命  

目前「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健保給付18歲(含)以下都適用,若是18歲(含)以上的要複雜性心律不整才適用。    

彰基在2018年引進3D定位系統,至今完成30例以上病患。(圖片來源/彰基提供)

吳焜烺也再次提醒民眾,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不明顯,一旦未發現而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會導致心臟衰竭和休克而猝死;因外觀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如煩躁不安、易怒、進食不佳、呼吸急促、進食後發汗和肝充血。「由於幼兒無法傳達自己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被誤認為是絞痛或其他疾病,因此如發現幼兒有異狀,測量心跳速度大於180下,就有很高的機率是心律不整,要盡快就醫。」

更多信傳媒報導
他胡扯台灣「歡迎」南海仲裁案 外交高層反批馬英九「親中罵台」
柯南、哆啦A夢都因疫情延期 《角落生物》奪下票房冠軍成暑假最夯片
為爭取影片在中國上映將病毒起源改台灣 美司法部長痛批好萊塢、蘋果:只在乎下一季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