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天新增百萬例確診 專家:疫情到年底大概結束不了...

空蕩蕩的機場,成為疫情下習以為常的場景,台灣又該如何邁向境外解封呢?(攝影/趙世勳)

根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台灣14日晚間8點,全球至少57萬3288人死於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數逾1311萬例。

長達逾半年的疫情,麻痺了民眾對疫情的關注,但其實疫情在7月開始急遽擴散,自8日達到1200萬確診病例後僅花5天就達到1300萬例,然而,自今年初中國首例通報後,全球確診數累積了3個月的時間才出現破百萬例。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原本以為疫情曲線要平緩了但沒有,這讓人非常憂慮,且原本康復率快要可以達到60%,這禮拜又降下去到55%,「在解封之後,又再發生這樣的大流行,在流行病學上事實上是蠻特殊的現象。」他預期,如果全世界還是按照解封之後的社交距離曲線還是有可能會上升,甚至不排除爆發跟3月一樣的大流行。

陳秀熙:疫情年底大概是結束不了

台大公衛學院14日舉行「抗COVID-19說明會(第23週)」記者會,陳秀熙指出,幾個確診數的多的地區,如美國、中南美洲、非洲及印度,他們的再生指數還持續再上升,也反映了全球的疫情狀況。

他表示,美國的異質性相當高,近期亞利桑那州、德州、佛羅里達州,和加州的確診數飆升,解封指數也上升,也都要加強社交距離的管制。

在南美州的部分,陳秀熙則說,雖然祕魯與智利有改善,但巴西一直都沒變,他不樂觀的說,「南美洲恐怕還要持續1至2個月疫情才可能往下」。另外一個疫情重災區非洲,則在警察、學校,與公務人員間出現群聚感染,防疫難度再升級。

至於疫情究竟甚麼時候可以結束?陳秀熙表示,「如果你問我,這到年底大概是結束不了」,他不諱言,疫情會常態化已經是一定的,時間會很長,要想辦法與病毒共生存。

為了開國門做準備,台灣應測試新的檢測模式

陳秀熙以交通部曾提出在10月開國門為例,他建議可以在未來1、2個月進行測試新的檢測模式,也就是除了商務人士之外,也都在入境時進行檢測,陽性者就直接隔離,一部分人在檢疫5天後再度進行檢測;一部分則檢疫5天就好,再結合APP自主管理,透過測試取得資料,曾會有精準防疫。

他指出,進一步還可以針對不同國家進行風險管理,把發生率分成,「10萬分之50以下」、「10萬分之50至500」,和「10萬分之500以上」去搭配檢疫時間,發生率低的國家可以縮短檢疫時間到3天、中度則5至7天,嚴重的國家還是維持14天。

陳秀熙說,居家檢疫的成本遠高於檢測成本,現在大家都再問甚麼時候可以出國,但如果不改變思維,就會變成大家都不要出國。

另外,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則分享,目前柏克萊大學正再如何努力讓4.5萬名學生重返學校上課。

台大、柏克萊兩校跨國合作,為疫情新常態超前部署

呂淳祺表示,該校目前正在建立一個系統,希望透過唾液檢測結合手機,讓學生看手機就可以知道自己有無感染武漢肺炎,若有學生感染就盡快隔離,並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輔助進行監測學生在校園與社區生活的軌跡,不過,他也說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技術上。

呂淳祺指出,疫情將成為新常態,唯有各界專家如大數據、公共衛生,人工智慧等領域一起合作,才能在病毒與正常生活中取得平衡。

身為台裔美國人的他也提及台灣的防疫表現亮眼,在美國獲得廣泛的報導與讚揚,讓他感到非常驕傲,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則透露,未來台大將與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展開擴國合作,而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快速篩檢技術,盼兩校的合作能成為健康與創新的加速器,讓科技領導防疫,為疫情超前部署。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上緯進駐國泰經貿大樓 三大離岸風電商都進駐信義計畫區
沒有禁止就是容許 制憲基金會林宜正:公投法未限制立憲創制權
3度賣地給長虹建設 黎智英8年來脫手百億台灣地產救壹傳媒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