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的攻防》妳問我答戰勝乳癌-家族史、高危群與乳癌的關係

任何癌症的發生都是多重因素,乳癌也是一樣。(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Q:我明明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為什麼會得乳癌?

任何一種癌症的發生、形成都是多重因素(multifactor)而非單一原因造成。乳癌也是一樣,已知的「可能」致癌因素很多,例如人類的免疫系統、環境荷爾蒙、環境毒素、年齡、有否生育、初經是否早於十二歲就開始等等,而「家族史」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所以在了解癌症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也就可以了解大部分的乳癌病人是沒有家族史的。

家族史的乳癌類型,比較可能發生在「較年輕」的女性,同時是屬於「三陰性」類型的乳癌類型,動情激素陰性、黃體素接受體陰性、HER2陰性,三個陰性簡稱「三陰性乳癌」。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三陰性案例。美琴(假名)今年四十一歲,已婚,有二個孩子,都是女兒,她有四位姊妹(二個姊姊,二個妹妹)。今年初,她左乳房的不痛硬塊切片證實是第二期乳癌,她哭哭啼啼回家傷心地想著:大姐在美國幾年前也因為乳癌切除了一側乳房,還接受了化療,當時大姐才三十八歲。後來二姐在臺灣也被發現右側乳房有鈣化現象,經醫師建議作了切片,證實是癌前期,必須密切追蹤。

美琴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生在一個有乳癌家族史的家庭?那她的兩個女兒,以後是否也會得乳癌呢?

根據國內學者研究,在臺灣真正是因為BRCA基因突變,也就是所謂的「基因型遺傳性家族乳癌」的婦女,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到八的機率(二○一九年資料)。

所以美琴家中姊妹有三人已經有乳癌病史,建議作抽血檢驗是否就是以上所述的BRCA基因突變家族遺傳性乳癌,而國內大部分的乳癌婦女,並非是有家族遺傳。

Q:家族史中「家族」的定義要追溯到多遠?

乳癌家族史指的是有血緣關係的一等親(first-degree relatives),指父、母、兒、女、兄弟姊妹;以及二等親(second-degree relatives),指祖父母、阿姨、姑姑,或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

不過,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一等親或二等親罹癌的「年齡」也是個重要參考。很年輕就罹癌、四十歲前罹癌、五十歲前罹癌,和六十、七十歲才罹癌的風險就不一樣。換言之,假如自己的一等親,如姊姊或母親在四十到五十歲就罹患乳癌,自己的風險會比較高;另外,一等親或二等親罹患乳癌、卵巢癌、男性乳癌的「人數」也是關鍵,罹癌的人數愈多,風險也愈高。

Q: 沒有生育、哺乳、中年後肥胖的婦女屬於高危險乳癌發生族群?平時該如何預防?做些什麼檢查?需要定期掛門診嗎?

女性朋友每月的月經來臨,這其中牽涉到數種荷爾蒙的起伏波動,而且是週期活動,這些是會造成乳房腺體的增生及改變。

而懷孕,所謂的「懷胎十月」,表示一個婦女若一生中懷孕一次,就少了十個月的月經,懷上二個,就約莫二十個月,以此類推計算。根據研究,女性的乳腺細胞是在成功完成一個足月懷孕及生產之後,才會呈現穩定性。

至於哺乳,對降低乳癌發生率是有幫助的,但是並非所有類型的乳癌(具有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類型,哺乳才能降低風險)。而且哺乳時間的長短也有關係,根據二○一八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連續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哺乳,才有幫助降低「荷爾蒙陽性乳癌」的風險。

對於這些高危險族群,建議如下:

一、年過三十歲,至少每兩年到醫院由專業的乳房外科醫師進行檢查(可以包括觸診及影像,以超音波為主)。

二、年過四十歲,則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專業醫師的檢查,一直到年老,因為七、八十歲也會得乳癌。

三、學會在洗澡時觸摸檢查自己的乳房,常常自我檢查,最適當的時間是月經過後的一週內。停經後的女性朋友,則可以自訂月初或月底,自我檢查的頻率最好是每個月或每兩個月。

內容來源:《二奶的攻防:妳問我答,戰勝乳癌》釀出版授權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背後中箭、大啖貝類 史前南科住了誰?
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送禮還是送現金好?反對送禮的經濟學邏輯
《打鬼》國產遊戲殺出一條血路 精緻華麗的場景全憑三人團隊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