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勝選後的挑戰:貿易、金融、貨幣戰全面開打...台灣如何在「美中冷戰」走出一條路

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第一時間發來賀電,感謝蔡總統帶領台灣與美國建立強健關係,也讚許她在面對持續不斷中國壓力下,仍致力維持台海兩岸的穩定。

2020年的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是近年來最受國際矚目的台灣選舉,不僅國內在主權等議題發酵之下高度動員,連美中兩國均直接涉入其中。中國企圖影響台灣大選並不意外,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文攻武嚇從未稍歇,但是近來透過Line、YouTube與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密集資訊戰,以及對於台商、宮廟、農民、社團、政黨的滲透,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國雖然歷來對於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高度關切,但是像本次直接由國會通過包括《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國防授權法》與《台北法案》等各種友台法案,並同時支持軍售與軍事工業合作,甚至在參謀總長沈一鳴罹難時美國在台協會降半旗等舉動,可說是前所未有。

自韓國瑜拒絕訪美後,美方的表態也越來越直接,雖然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連結較為緊密,但是相較中國以停止陸客等方式懲罰台灣執政黨,美國則是由三個行政部門直接發函給國內五百大企業以投資支持台灣,企圖在經濟誘因上減少中國對於台灣選舉的影響力。

這些友台法案,不僅突破了過去美台之間官員接觸的禁忌,也針對台灣最關心的外交邦交國予以支持,以降低中國利用外交影響台灣人民的選擇,甚至直接倡議台灣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擴大聯合軍事訓練、對台軍售、安全合作及加強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等,這些法案的目的是將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正常化」,將台灣視為亞太戰略的盟友,拉攏在第一島鏈具關鍵樞紐地位的台灣,聯合對抗中國。換句話說,這些動作實為美中冷戰下的一環。

美中在本次大選中的直接交鋒,以向澳洲政府投誠的王立強案最受矚目。由於澳洲媒體兩次爆料的時間之精確,無法不令人懷疑王立強案乃是美國透過《五眼聯盟》與中國情報組織的正式交鋒,此案也令人見識美國情報能力之強悍,與台灣對於美國亞太戰略之重要。

接下來依法美國政府必須在45天內提交國會台灣大選報告,預料其中主要內容在於評估中國與其外交戰、資訊戰等對台灣大選的影響,更象徵著美中在台灣選舉交鋒的常態化。

美中貿易戰》全球產業鏈正離開中國,台灣的選擇是?

美中冷戰始於貿易戰與技術戰,目的不僅在平衡美中貿易逆差,更重要的是透過對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知識的保障,進而促使全球價值鏈離開中國,至於是否能回到美國則是第二目標。從這個角度檢視韓國瑜與蔡英文的政見,可以見到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於美中冷戰與世界局勢變化完全不同的理解與應對之道。

對於國民黨與韓國瑜而言,美中冷戰的大局彷彿並非首要的世界變革,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依舊是在兩岸架構下開展。韓國瑜的經濟政策首要仍然是自由經濟貿易特區與兩岸經貿正常化,其念茲在茲的仍然是掃除兩岸之間的貿易與投資障礙、簽訂貨貿與服貿協定、設立農業特區與農產品銷往大陸,都在將台灣繼續整合至中國經濟體系內,彷彿美中貿易戰不存在,習近平對台灣的強硬談話否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存在,香港可歌可泣的反送中運動也不存在,世界依舊停留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美中未曾冷戰的美好想像中。

相較之下,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政策則注意到了美中冷戰與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影響。蔡英文注意到美中冷戰後,台商回流的趨勢,這代表著美國與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將緩慢脫鉤的過程,蔡英文希望藉此引導回台的價值鏈建構產業群聚,從零件邁向整機,甚至系統輸出,並且建構建構5G和AI 應用與5+2 產業之系統生態體系。

必須注意的是,所謂美中價值鏈的脫鉤,是一個仍在進行的動態過程,美中之間即將達成貿易戰第一階段的協定,可能因此給雙方一個喘息的空間,但是也因此可能使得原來有意遷出中國的價值鏈重新觀望是否值得大動作撤出,畢竟價值鏈的遷移並非單一企業所能決定,而是需要整體產業鏈的聯合移動,一旦遷出後,短期內就很難再遷回中國,因此其影響乃是長久而深刻的。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或許會減緩價值鏈遷出中國的意願與時程。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傳出有意與中國設立定期的中美經濟對話會議,但是這一會議,如同歐巴馬政府時期所顯示的,經常曠日費時又成效不彰,更被認為是川普政府對美中貿易戰軟化的訊號。儘管如此,我相信隨著美中第二階段貿易談判的開展,雙方遇到的分歧必然加劇,因為美方所重視的結構性改革可能會危及中共的利益與統治基礎,在中方難以讓步而美方堅持下,第二階段協議可能打打談談,卻難以真正達成協議,因此台灣政府應該密切追蹤與觀察、保有彈性,以便決定適切的因應措施。

美中金融戰》香港反送中運動對台灣經濟的啟示

蔡英文也注意到香港反送中運動對於台灣經濟的啟示。中國對於香港的政策在本質上充滿矛盾。因為美中貿易戰與技術戰之後,接下來將進展到軍事競賽與金融戰,香港反送中運動也必須在美中金融戰的架構下理解。

去年九月底,市場傳來美國政府有意將中國在美上市企業下市,同時彭博也報導NASDAQ證實未來將會對中國上市的企業嚴加審查,雖然美國政府旋即否認了相關傳言,但金融市場的反應卻相當真實:阿里巴巴股價當日暴跌5.15%,百度與京東也分別下跌3.6%與6%,更令人遐想的是,儘管美國財經官員否認,但是川普本人面對記者的詢問卻不置可否,反而認為金融市場的確需要更謹慎。

而市場上之後傳來美國對於各大市場指數(如Barclays 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JP Morgan Indexes、MSCI和FTSE)紛紛增加中國成分的比重表示不滿,因為這可能誘使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資金增加對於中國企業的投資,而有意說服改變指數的組成成分。這些消息代表著美中之間的對峙,將逐漸進展到金融戰的範疇。

事實上中國企業的反應也間接證實了金融戰的可信度。就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之際,阿里巴巴突然推動在港上市,是近幾年香港股市最大的IPO計畫。阿里巴巴的行動正好證實了,隨著美中冷戰的加劇,香港金融市場對於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非如大外宣所說的,因為香港佔中國GDP的比重降低而變得更不重要。

但是隨著對香港反送中運動鎮壓強度的增加,中國事實上在降低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中共不僅破壞香港金融市場得以運作的法治基礎,而且無論是將香港納入的大灣區計畫,或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急速去職、換上與香港淵源不深的駱惠寧,都意味著中共將香港與內地其他地方同質化,摧毀一國兩制的基礎,這種本質上的矛盾將對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造成嚴重的傷害;而美國國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更可能因此撤銷香港在美國獨特的經貿地位。

蔡英文政府見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可能轉變,但是並未被沖昏了頭認為台北可以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採取比較謹慎而微小的發展台灣成為亞洲企業資金調度及高資產財富管理中心的計畫,在有限度的鬆綁下部分放寬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帳戶開立與資金匯兌規範。

由於美中金融戰方興未艾,要評論國家正確的應對策略仍言之過早,但是台灣的確應該緊盯雙方金融戰的發展,隨時準備因應措施,畢竟對於中國而言,金融戰的最終目的在於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而對於美國而言,金融戰的最高目標在於觸發中國由於債務危機所引發金融風暴的明斯基時刻,無論何者,都可能對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台灣不能不以最大的耐心小心因應。

美中貨幣戰》台灣大選完全缺席的議題:央行數位貨幣

雖然中國在國際金融上屬於弱勢,但是華爾街一向反對美國政府發動金融戰的舉動,所以金融戰發生的日程與形式,仍有待觀察,但是其中最值得關切,在台灣大選中完全缺席的議題是中國數位貨幣的進展。這裡指得並不是比特幣等數位貨幣,而是中國人民銀行計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央行數位貨幣」。

中國雖然有世界最普及的電子支付,但是中國人民銀行一直試圖將之納入管制,甚至更近一步推出央行數位貨幣,以便能夠更快、更低成本、更有效率地進行國內與跨境支付。不過數位貨幣一向是兩面刃,雖然帶來效率,但是也可能增加管制的困難,特別是對於主權的挑戰。

試想當臉書創辦人佐克伯(Mark Zuckerberg)意圖推出Libra時,臉書24億的用戶中,有多開發中國家用戶缺少支票、信用卡與銀行帳戶?Libra對於這些人民進行線上或甚至線下交易,都將是一大利器。可惜的是,臉書因為過去洩漏隱私的不良紀錄與扎可伯格的信用不良、加上對於主權國家管制的挑戰,而無法獲得信任。

相反的,中國正試圖將央行數位貨幣武器化,不僅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更意圖在國際市場上挑戰或是至少削弱美元霸權的地位。雖然瑞典與加拿大等國的研究顯示,中國的意圖能否實現,仍然受到相當的挑戰,但是包括瑞典、加拿大、法國、土耳其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都試圖測試或推動央行數位貨幣時,中國的這一意圖不可小覷,也值得台灣政府與央行謹慎以對。

總統蔡英文的獲勝,意味著台灣親美路線的延續,也代表著美國將有更多時間釐清與發展兩國關係,在美中冷戰下,至少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美國預料將會持續視台灣為亞太戰略下的重要盟友,以對抗中國,而蔡英文政府也將以與美國簽訂FTA為目標,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入更多的國際組織為目標,無論何者成真,都對台灣的產業發展與經濟變遷意義非凡。


更多今周刊文章
全面解析韓國瑜的暴起暴落:為什麼台灣社會在2018年之後,會出現瘋狂的「韓粉」
沈富雄一張表神預測2020大選 「吳敦義被裸退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