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短桿取勝」訓練之父返台! 張思聰徵台灣小將打造台灣希望

前亞運銀牌國手張澤鵬與父親張思聰回到台北球場栽培後進。楊勝凱攝
前亞運銀牌國手張澤鵬與父親張思聰回到台北球場栽培後進。楊勝凱攝

【楊勝凱/林口報導】「我回來了!抱著傳承、培養的心情想貢獻自己在高球近40年的教學所長。」曾經在25年前帶著兒子張澤鵬登上職業高爾夫舞台的高球名師張思聰,在旅居中國高球訓練多年後返台,在台北球場訓練場重新為「短桿取勝」訓練中心執教,也透露想徵尋更多有志於職業高爾夫舞台的台灣年輕小將加入,共同打造台灣職業高爾夫的新希望!

談起年輕時的運動生涯,76歲的張思聰還是歷歷在目,年輕時就是多項運動好手,在空軍服役期間,不僅是虎風足球隊的一員,而且在空軍期間才開始練網球,還一度成為台灣網球排名第二的國手,在1972年代表台灣參加亞洲盃網賽,也因為在空軍受命於屏東機場設立高爾夫訓練中心,讓張思聰開始與高爾夫結下不解之緣。

1976年張思聰從空軍退役,北上到台北美商網球俱樂部當起網球教練,小兒子張澤鵬雖然從小跟著父親練習網球,但張思聰看中他在高爾夫的天份,`17歲才讓張澤鵬從網球轉項到高爾夫球,張思聰在40歲起毅然決然的辭去網 球工作專心訓練張澤鵬,父子倆一同在職業高爾夫奪戰20多年,張澤鵬一出道就與洪家煜、賴盈助、葉偉志等4人聯手在1994年廣島亞運奪下男團銀牌,接著在進入職業後第3年就於1996年PGA錦標賽暨林口公開賽封王,張家父子倆人在職業高球奮戰近25載,為台灣高球打下耀眼的成績,包括在3站中國聯盟盃冠軍以及2005年搭檔汪德昌奪下葡萄牙世界盃第10的佳績、2007年印度公開賽亞軍等等。

張家班張思聰(中)和前國體大副校長張思敏以及張澤鵬都對台灣體育貢獻心力。楊勝凱攝
張家班張思聰(中)和前國體大副校長張思敏以及張澤鵬都對台灣體育貢獻心力。楊勝凱攝

張思聰在3年前更被中國峰景高爾夫球場挖角擔任起教學中心的培訓工作,一直到去年5月張思聰才回到台灣並且透露想把畢生訓練經驗傳承的心願,張思聰表示,台灣高爾夫的訓練方式在10多年前領先各國,但如今已經變成土法鍊鋼,以現今在亞洲甚至全球都處於領先的韓國,他們的訓練就相當有系統性,韓國每年冬季就會送1、200人到氣候較溫暖的馬來西亞、中國等地冬訓,雖然韓國體型不如歐美,但訓練模式不斷在改變精進,同時韓國的球場維護也相當先進,造就了目前韓國男女子高爾夫在世界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經過職業高爾夫南征北討10多年下來,張思聰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四處跟高球名教討教,他說:「每到一個賽場,我都直接先找總教練來跟他們請教訓練的方法,獲得許多名教練的無私分享,讓我受益很多。」在所有名教之中,張思聰又以英國名教理德貝特(David Leadbetter)的啟發最大,理德貝特在1980年代中期協助英國球王佛度(Nick Faldo)改變揮桿的動作,最終協助讓佛度銳變成世界一流球星,最終完成六度大獎賽冠軍的紀錄,

張思聰努力想傳承他在高爾夫上近40年的智慧。楊勝凱攝
張思聰努力想傳承他在高爾夫上近40年的智慧。楊勝凱攝

由於才剛回到台灣,張思聰很樂意協助台灣有潛力的球員邁向職業之路,他說:「台灣有很多很有天份的年輕球員,我這裡的訓練著重在於全方位的訓練,年齡不會是問題,什麼年齡就做什麼樣的訓練,訓練模式要多元性,著重於身體的各部份的協調訓練,要看打球時主要要使用到的局部肌肉去做強化和重量訓練,像我對張澤鵬的訓練,讓他在職業生涯幾乎很少會受到受傷的困擾。」

張思聰篤信「短桿取勝」,他說:「高爾夫18洞72桿裡面至少有一半36桿都是推桿,只要短桿打的好就佔有一半以上的優勢,從我手下訓練出來的,像張澤鵬的短切在台灣都很有水準。」對於自己訓練的方式,張思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訓練方式,但我的訓練會是一套很細膩的訓練模式,而且要夠具體,不僅要寫的山來也要講的出來,希望台灣年輕球員懷抱著進軍職業的夢想的人,都歡迎來找我協助訓練,為台灣高爾夫球壇再盡一己之力,並且將我的訓練方法再傳承給台灣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