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xploring】太空警報 垃圾來襲

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太空已成為人類通訊與許多重要計畫的試驗場域,但在回收困難下,各種任務產生的「太空垃圾」持續滯留在軌道上,形成安全威脅。

地球軌道 淪為垃圾場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旗下的「軌道碎片」(Orbital Debris)辦公室估計,目前在地球軌道中,直徑大於1公分、因衛星、火箭或各種太空任務而產生的碎片,數量大於50萬片,且數量正隨時間而增長,對各國太空資產運作造成威脅。

更糟糕的是,大多數的太空設備並未遵循由NASA在1995年提出的「25年原則」(25-year rule),亦即在太空中運轉年限不超過25年、服役結束後自動返回大氣層銷毀的規範。

AI出動 還我乾淨天空

對此,英國太空總署(Space Agency)與國防部在今年9月簽署合作協議,希望能從各界的提案中,利用新式感測器及人工智慧(AI)技術,找出監控與清除太空垃圾的有效方式。

其中的「Lift Me Off」計畫,內容是研發出可辨別衛星與太空碎片,同時可偵測衛星是否正常運行的裝置;日本富士通公司則與格拉斯哥大學、亞馬遜網路服務,以及日本太空軌道碎片清除公司「Astrocale」聯手,期望集各家技術之長,發展出偵測、並且掃除太空垃圾的技術與裝置,維護太空資產運作的安全。

太空垃圾成為各國太空資產的安全威脅。圖為根據統計數據,依照比例描繪出的景象。(取自歐洲太空總署網站)

歐洲太空總署利用位於西班牙特內里費島上的光學雷射站,進行太空觀測及碎片偵測任務。(取自歐洲太空總署網站)

老舊的衛星在結束任務後,往往解體成為無數碎片,滯留在地球軌道中。(取自歐洲太空總署網站)

NASA正與國際太空站(ISS)合作,研究可蒐集太空碎片的裝置。(取自NASA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