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救地球、良心幫你賺錢,誰說有ESG就沒EPS?

「ESG投資」喊得震天嘎響,但為了良心,需要犧牲報酬率嗎?

實情可能跟你想的相反!你的良心能讓你少虧一點錢,甚至還能幫你賺更多錢。

所謂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也泛稱為「永續投資」或「責任投資」,就是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都納入投資評估流程中,以確保這三大元素都處於健康狀態、降低風險,另也能讓企業在面對傳統經濟轉至循環經濟模式的減少陣痛。

「其實,責任投資已經走了2、30年了!」安侯(KPMG)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以前泛稱為永續及責任投資(SRI ),2006年聯合國推出責任投資原則(PRI);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才形成ESG投資大潮。

金融海嘯後,催生ESG投資大潮

而金融海嘯會推動ESG投資的原因是,當時因美國次貸風暴造成全球系統性金融危機,大眾譴責金融業沒做好資金把關、浮濫投資。以往以「乾淨產業」自居的華爾街,也開始反省,認為資金流向也是社會責任,應該投放於對ESG有正向循環的企業。

金融海嘯已過了十餘年,「投資救地球」如今成為投資顯學,90後出生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更有七成傾心於這類「良心投資」。

去年8月底發行的「元大台灣ESG永續ETF」則被視為台灣ESG的風向球,發行以來創造佳績。截至3月10日、台股仍守住「萬一行情」(11000點)的冷靜狀況來看,元大ESG永續ETF的受益人(持股人)超過五萬,基金淨值超過72億元,在台股180檔ETF(不含槓反類型)中排名闖進前55名。

而台灣基金界也追捧ESG。柏瑞投信在今年元月發行的台灣第一檔ESG量化債券基金,截至2月底規模已飆破117億元,比預期募集金額多出近一倍。

除上述兩檔,合庫投信也在去年7月與今年元月各發一檔、共兩檔六年到期ESG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同類商品還包括2017年由富邦投信發行的富邦公司治理100 ETF。目前,ETF加上共同基金,台灣市場共五檔ESG商品。

台灣市場五檔ESG商品。
台灣市場五檔ESG商品。

台灣市場五檔ESG商品。

不過,投信界陸續傳出將發行相關商品,元大投信預計下半年或明年再發兩檔ESG系列ETF,路博邁投信則送審一檔ESG債券基金。兆豐國際投信也一度傳出將發行連結「彭博巴克萊MSCI ESG美元債券指數」的商品。

儘管3月之後因疫情延燒全球,各國股市斷崖式崩跌,恐慌指數飆破新高。但2020年仍被看好為「台灣ESG投資元年」,在更多系列商品推出的同時,相關投資知識也可望普及。

遇黑天鵝,ESG商品相對抗跌

只是現在擁抱是ESG投資的好時機嗎?

「不敢說能創造超額報酬,但ESG投資的確比較抗跌!」柏瑞投信副總兼ESG量化債券經理人施宜君指出,因為疫情肆虐全球、衝擊各產業,美股道瓊指數從開年至3月19日,已崩跌33%;然而,最具指標性的ESG指數─道瓊永續指數(DJSI),雖也摔了27%,但跌幅相對收斂。

再比ESG債券指數。「彭博巴克萊MSCI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債券指數」同期跌幅不到8%,只約大盤跌幅的1/4。

施宜君表示,當初在設計ESG商品時,就考量到全球景氣已走至末升段、有反轉風險,加上聯準會帶頭的全球央行接棒降息,持續營造低利率的貨幣寬鬆環境。因此,柏瑞投信此檔聚焦在成熟市場的投資等級債券,就是希望提供下檔保護、降低跌價風險。

為什麼ESG可以比較抗跌?施宜君舉例,美國PG&E(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氣候破產」(Climate Bankruptcy)的電力公司。早在去年元月、PG&E破產之前,柏瑞已透過自家的ESG評分系統算出PG&E的公司治理是最差的3分(最佳為1分)。

因此,儘管PG&E企業債屬於投資等級,但依然被柏瑞移除投資名單。果然不久後,PG&E就因為公司治理未納入氣候變遷風險,被判定需為加州野火負責而破產,該公司債券也一路崩跌。

企業經營有沒有「愛地球」、做好ESG,的確能反映在投資績效上。

投資機構巴克萊(Barclays)統計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將美歐投資等級債券分為兩大族群,一邊是MSCI ESG評分高者,另一邊評分低。發現ESG評分高的族群,上述十年區間的累積報酬率比評分低的族群還多出3.5%。

這統計,某程度證明了「健康食品不難吃,還可能更好吃」。也就是,擁抱ESG的同時,你可以不用犧牲EPS(每股盈餘,指投資報酬)。

ESG投資之前,應搞清楚的三件事

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統計至2018年初,全球五大市場: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紐澳,納入ESG投資因子的資金規模已達30.7兆美元,比兩年前增加34%。預計在2030年之前,超過七成的全球機構投資者會將ESG納入其投資流程。

ESG確實正在改變全球資產管理面貌,但投資人可如何參與?掌握哪些投資眉角?

元大投信投研團隊指出,除了共同基金,導入ESG概念的ETF也是主流商品,近五年資產規模成長五倍。截至去年6月,全球ESG ETF發行檔數約160檔、規模超過336億美元。

目前ESG投資大多採排除負面標的選股邏輯,例如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掌管逾一兆美元資產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就建立投資黑名單,凡是軍火、賭博、色情或違反ESG原則的企業都不投資。

另一種主流方式,則以日本政府退休基金為代表,投資部位主要是追蹤ESG相關指數,例如道瓊永續指數、富時FTSE4Good指數與MSCI ESG領導者指數。

元大投信提醒,在進行ESG投資之前,應該搞清楚三件事,包括發行該商品的機構是否紀錄良好、績效穩健?該商品的投資方法與模組?還有,該商品連結哪些標的,或連結何種指數?

例如,元大台灣ESG永續ETF(股票代號00850)連結的是「台灣永續指數」,該指數由台灣指數公司與富時國際合編、在2018年推出,目前共有73檔成分股,其中45檔與元大台灣50(股票代號0050)重疊。

「00850其實就是『小0050』,如果覺得0050太貴,那可以布局00850!」號稱「不看盤投資」的股市達人「股魚」比較,去年8月23日00850上市至去年底的報酬,發現00850報酬率約18.6%,打敗大盤同期的14.5%。而成分股為台灣50大市值公司的0050,同期報酬超過21%,表現仍是最佳。

儘管如此,0050股價最高時一張近10萬元,目前雖回落至8萬元以下價位,但還是比00850一張不到2萬元來得多出三倍。所以,他建議小資族可以逢低布局00850,配息率可望比0050更好。

不過,愈來愈多打著「良心投資」「ESG」旗號的投資商品,是否有「漂綠」之嫌?該如何選擇?

「聽他怎麼說,不如看他怎麼做!」基金評等機構「晨星」歐亞非中東區基金研究總監陳永熙提醒,ESG投資流程主要有四個步驟:審查標的(screening)、挑選標的(selection)、建構投資組合、最後是風險管理,以此檢視投資機構是否在這四個環節中都落實ESG精神。

此外,還可內外檢視。對內,一家投資機構是否也實踐ESG、花多少資源來建置相關投研團隊?對外,則是如何影響所投資的企業,例如在股東會是否投下支持ESG的贊成票?這些都是檢視投資機構的指標。

所謂Money talks(資金會說話),你手上的錢,將能改變地球的明天。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