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應變力 助你成為亮眼新鮮人

2020局勢混沌不明,上市櫃企業們仍願意聘用新鮮人嗎?調查發現,超過八成仍有需求,但企業徵才偏愛哪種特質的人?今年大老闆們普遍認為,要隨時隨地都在學習,並具有適應變化的彈性,對求職新鮮人來說是大加分!

今年1月總統大選落幕,蔡英文總統以817萬票創紀錄高票連任,選舉紛亂落幕後,台灣接下來即將面對經濟與政治上的嚴峻挑戰。

首先,兩岸交流預期會持續冰封,年金改革下國內旅遊動能大跌,加上武漢肺炎攪局,已經跌停四年的觀光業,前景可能往下探底。

其次,近年台灣周邊國家紛紛簽訂各種貿易協定,如中國主導的RCEP、日本主導的CPTPP、美國主導的FTA等,但台灣都缺席了。這也讓以外銷為經濟主體的台灣,除了半導體還占有優勢外,傳產的紡織、汽車、船舶等都將走向負成長;而與對岸簽訂的ECFA也可能終止,對石化、機械又是打擊。當周邊國家各自加入不同貿易協定,被排除在外的台灣,面對關稅等不利競爭,許多企業都非常擔心2020年之後的經濟局勢。

為了解企業主的徵才意願與雇用新人重視的人格特質,去年底《遠見》針對國內1676家上市櫃企業進行調查,完訪513份問卷,回覆率超過三成(30.61%),發現企業老闆與人資對於大學新鮮人的招聘意願,多採保守因應。

整體減聘新人,觀光休閒進入就業冰河期

當各家企業被問及,是否曾在最近三年雇用大學學歷的社會新鮮人(畢業三年內),結果有83.8%的企業回答「有」。雖然仍有八成以上企業持續招聘新人,但對比去年的87.8%,卻下滑了4個百分點。這也代表,隨著經濟情勢變化,過去一年,招聘新人的企業變少了。

逾八成曾雇用社會新鮮人,較去年下滑。
逾八成曾雇用社會新鮮人,較去年下滑。

逾八成曾雇用社會新鮮人,較去年下滑。

進一步觀察企業用人最需要哪一個領域的畢業生?前三名依然是印象中最熱門的三大科系。排名第一的是電子、電機、機械的「工程」領域,有71.6%的企業開出相關職缺;第二名是財經、行銷的「商管」領域,66.7%企業曾進行招聘;第三名是資工、資管、電商的「資訊」領域,53.0%企業曾招聘相關新人。

觀光人力需求年砍三成六,工程類一枝獨秀。
觀光人力需求年砍三成六,工程類一枝獨秀。

觀光人力需求年砍三成六,工程類一枝獨秀。

值得注意的是,有招聘「觀光休閒相關科系」新鮮人的企業只剩7.7%,對比去年的12.1%,跌幅達三成六,這也是觀光休閒相關科系連續第三年大幅走低。曾經紅極一時的觀光餐旅科系,恐將進入就業冰河期。

至於企業主「為何沒有想要招聘社會新鮮人?」答案也不意外,首要原因是「業務上沒有需求」,占比為71.1%;對比前次調查的76.2%,減少5.1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對於台灣未來前景保持審慎態度,在局勢不明下,寧可保守行事。

多數不招聘新人企業,七成主因沒有需求。
多數不招聘新人企業,七成主因沒有需求。

多數不招聘新人企業,七成主因沒有需求。

需要提醒的是,去年不願雇用新鮮人理由排名第四的「忠誠度低,容易跳槽」,今年跳升至第二名,與「抗壓性低」並列第二。今年第四個理由則是「訓練成本高」。

排名的變化,顯示去年企業對未來比較樂觀、招募狀況比較熱絡,以致對於新人「抗壓性低、上手太慢」深感困擾。今年因招募趨緩,考核新人的標準也就轉移到如何讓他們留下,希望能儘量減少因人事汰換而產生的無謂成本。

局勢渾沌,希望人才有學習力及應變力

當企業對於人才思考從「積極開拓」轉向「減少耗損」,最看重的新鮮人特質,也隨之轉變。

去年最被肯定的特質「主動積極的態度及企圖心」下滑到第二名;第二名的「學習力與適應變化的彈性」則爬上第一,有68.1%的企業,希望新鮮人能努力學習新知,並保有應變的彈性。面對黑天鵝頻傳,去年受肯定的「主動積極、冒險犯難」特質已不管用,「穩扎穩打、多學多看」更重要,先停看聽、累積專業,一旦發現苗頭不對,臨機應變,才能適時找到新方向。

企業步步為營,最重視學習力與應變力。
企業步步為營,最重視學習力與應變力。

企業步步為營,最重視學習力與應變力。

企業主希望新人能夠「不躁進,而是先理解、看風向,有把握再行動」的人才需求,也反映在「選擇新鮮人時除了專業科系外,還有哪些加分條件?」此一問題上。

當詢問「履歷表最加分的經歷」時,結果今年排名第一的加分條件,是去年排名第二的「專業證照」,有56.5%的企業最重視專業證照。去年第一名的「企業實習經驗」,則以55.1%落居第二。反映企業對於人才「學習力」的要求變高,希望新鮮人能有更專業的知識,幫助企業順利撥開迷霧,在變局中找到新方向。

學習力掛帥,新鮮人擁專業證照最吃香。
學習力掛帥,新鮮人擁專業證照最吃香。

學習力掛帥,新鮮人擁專業證照最吃香。

近年教育界強打「第二專長」「多元能力」,因為一種專長已不足應付多變的時代。《遠見》今年首度將「跨域學程或第二專長證書」納入選項,結果以14.9%列前十名,超越「比賽得獎」(13.0%)、「輔系或雙主修」(12.1%)、「海外交換、留學經驗」(11.4%)等常被多數家長認定可以「高度加分」的經歷。

可見,相較成本較高、難度較大的「競賽得獎」「海外交換」,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不妨選擇參加校內的「跨域學程」「第二專長學程」,就算沒出國、沒得名,對求職依然加分,是投資報酬率很高的多元能力拓展方式。

企業重視實務能力,技職體系獲肯定

最後,當企業被問到「哪一種體系畢業的大學生,具備最多以上加分條件?」結果有50.2%的企業選擇「以個人表現為主,與學校體系無關」,首度突破五成。

文憑非絕對關鍵,半數認同個人表現。
文憑非絕對關鍵,半數認同個人表現。

文憑非絕對關鍵,半數認同個人表現。

顯示愈來愈多企業主認為,文憑不再是能力好壞的保證,過往社會刻板印象中「大學優於技職」「國立優於私立」的想法,正逐年被打破。

當專業證照愈來愈被看重,「技職體系大學」的地位也同步攀高,有24.2%的企業偏好雇用技職體系畢業的學生,比率較去年的23.8%增加,再度創下新高。可見近年技職體系教育回歸「實用」「實作」「實習」,已逐漸改善企業招聘大學新鮮人時最頭痛的「學用落差」問題,讓企業張開雙手擁抱快速接軌職場的技職畢業生。

綜觀今年調查結果,發現企業主面對局勢不明的情況,經營策略已從積極樂觀,轉向保守務實。在求職現場的社會新鮮人要更謹慎、多學習,才能以充裕彈性應變力,平安度過變局。

【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帶您看見高教新策略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