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愛的「比賽經濟學」你跟上了沒?一天平均6項創意競賽上線

從Intel、Microsoft、台積電、台灣大哥大、到LEXUS,這些公司除了都是知名大型企業外,還有一項共通點。你有注意到嗎?

那就是「辦比賽」!

不論是AI應用、科技創新,或者文學、設計、和影音創作競賽,在台灣一年有大大小小的比賽,令人眼花撩亂。

全台最大比賽資訊平台──獎金獵人,歸納過去三年(2017~2019)的比賽趨勢,整理出幾大發現,並提出2020年的競賽新趨勢。

從這項統計中可發現,究竟,台灣最愛舉辦哪些比賽?台灣人有多會比賽?

首先,從2017年迄今,全台至少舉辦超過6420個以上的創意類型比賽,平均一天就有六個創意徵件競賽上線!

參加比賽的人數逐年成長,2017年24.2萬、2018年26.2萬、2019年28.6萬,累積三年吸引超過79萬1110人次參賽。

若區分類型,「舉辦比賽的類型」裡,占最大宗的設計類型比賽約38%,舉辦數達2300以上,總獎金達3000萬元。排名第二高的是影像類比賽、占27%。第三名是文學類、占15%。而「參加者最多的」比賽類型,前三名則依序是設計、文學、影像。

影像相關比賽相當熱門。pexels
影像相關比賽相當熱門。pexels

影像相關比賽相當熱門。pexels

整理近三年的巨量比賽數據,獎金獵人提出「群眾智慧 x 社群串連 x 數據分析」的鐵三角組合,將是未來比賽的趨勢關鍵字。也就是說,不只要參賽者的創意,還要能積極與不同族群橫向連結,更要參賽者的數據分析成果。

平台觀察,早期的競賽多以能夠即徵即用的logo設計、能用於海報的攝影比賽為主。特色是門檻低、創意空間大、成本低。

之後更進一步掀起選秀、影片拍攝等熱潮,製作難度提升,但獎金也隨之增加。

到了去年,商業類型競賽也由摸索走向成熟,不再只是徵求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公開Open Source的真實數據,把實際營運中的企業經營痛點做為題目。

比方,多家銀行紛紛舉辦數屆FinTech競賽,資策會或工研院大量投入資源在AI或大數據運用上,鼓勵學生和新創團隊聯合組隊,不限制解題的邏輯,但嚴格規範解題的方向,這種超乎過去的高專業、高獎金規格,甚至優勝者可以免試進入企業就職的競賽,已然成為新的熱門潮流。

過往參賽族群多半限於學生族群。但此現象也在改變中。

近來,與AI、數據相關的競賽也相當熱門。張智傑攝
近來,與AI、數據相關的競賽也相當熱門。張智傑攝

近來,與AI、數據相關的競賽也相當熱門。張智傑攝

像是交通部推行的「路口慢看停創意影片徵選比賽」,華南金控第四屆金融科技創新競賽、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IDEAS SHOW x AI 商品影像AI辨識競賽、2019數據創意提案大賽等,都鼓勵學生和新創社會人士聯手組隊。凸顯出很多「非學生族群」和25歲以上的「斜槓青年」們,也熱衷於不斷參賽,賺獎金築夢。

據統計數據,過去近80萬參賽者,有七成是18~34歲的學生或青年族群,且三年來人數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分析他們的參賽動機,主要是想透過比賽,累積自己的經驗與作品,並增加業外收入,期待可以依靠創作能力求取更多斜槓發展。

發布這項統計的獎金獵人網站,創立於台灣,2011年上線,立志幫助年輕創作者踏上夢想之路。網站會蒐集全世界訊息,讓各領域有才華的人能用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資訊。也提供諮商服務,為企業尋找創意人才、行銷比賽。目前有65萬名會員。合計網站上公布的賽事資訊,至今發出獎金超過1億元。

不論你是內心有創作欲望,還是想要挑戰自己或想要比賽賺獎金,或許你也有機會,跟上這波「比賽經濟學」熱潮。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