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老人憶舊— 記參加第一次「台灣正名制憲國際線上座談會」的巧遇

前言
我這次「白目眉,無人請,家治來(台語)」,參加了加拿大同鄉周昭亮和江文基先生籌辦的第一次「台灣正名制憲國際線上座談會」。此座談會由《政經關不了》主持人彭文正教授主持,由他的《政經傳媒》於台北時間27日晨九時(美東時間7月26日晚九時)以「台灣正名制憲國際線上座談會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為題直播。

第一次座談會,發言的成員很多。我的三分鐘簡短講題「『先建國後制憲』或『先制憲後建國』」,引述紐約 Fordham 大學法學教授江永芳,在他 2018 年出版的 The One-China Policy:State, Sovereignty, and Taiwan’s International Legal Status,Elsevier Publishing 書中陳述「先建國後制憲」的觀點。這個觀點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的事實。不是一個國家,怎麼正名也一樣不會成為一個國家 。

「正名」可用於機關、公司、行號、國際運動賽事、以及官員社交通信,諸如台灣一向努力以求達成的「台灣民航局」、「台灣郵政局」、「台灣石油公司,「台灣世運會」,和 “On the Passing of Former Taiwan President Lee Teng-hui” 。但是在建國制憲的層次上,台灣若尚未是一個正常的獨立國家,還沒有一套嶄新實質的憲法,所謂「國家修憲正名」則只是政治操作,虛有其表。

台灣的國家定位,近年來只有故總統李登輝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和前總統陳水扁的「一邊一國」呼聲。此二者同是無實際國名可對上中國的兩國論。這種國家願景,都超越不過 1971 年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案文中所用的「蔣介石的非法代表」和美國國會 1979 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中對台灣所用的「governing authority(統管當局)」的稱謂。

我們決不可承認「一中」,一承認,就會萬年不得翻身。承認「一中原則」和中華民國,就是要被中國利用中華民國當「臍帶」來牢牢牽住台灣,引誘台灣共同認同紀元前 221 年秦始皇時代的那「一個中國」的法統。

建國制憲,是一前一後的計畫。國際多數國家建國,是經過流血犧牲換取得來的。我們必得認清,現在阻擋台灣建立正常國家的是二個中國政府:一個是要竊取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一個是無心帶領自己人一起奮鬥建國的,而今輪替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參考〈探討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政治體制(地位)〉)的台灣「民進黨政府」。有例可循,日本,中國,美國 (參考〈座談回饋「台灣如何成為一個國家?」〉),都是「先建國後制憲」。「先建國、後制憲」才是台灣人應努力的目標。

舊友重逢

主題而外,我有幸在連線上,「重逢」多年不見的朋友 S Y 和 P S。以下分別記述留下紀念:
S Y 兄:
算了算,已有二十年未再見面。2000 年前後那些美好的日子,有幾次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年會上見面。很難得的是這次在「台灣正名制憲國際線上座談會」上,看到大名,雖未久別「線上重逢」。
你的書面講題「中華民國憲法的國土原來沒有包涵台灣」,讀文如見其人,哈佛歷史學者研究氣派十足。你的文字陳述,簡明扼要:「中華民國憲法的國土沒有包涵台灣」— 這部憲法就不是台灣的憲法,無庸置疑;「中華民國憲法常被人拿來論證台灣在法理上屬於中國」— 自然是長年謬論。不免令人感嘆,我們台灣人為什麼會在如此長期謊言籠罩下,渡過七、八十年時光;「歷來九部憲草或憲法,從沒有一部把台灣列入中國國土。遲至 1991 年(遷移台灣數十年後),才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把台灣添加為中國的自由地區。」— 原來處理這部憲法,這種「新中原」的憧憬,使得今日盤根錯節,無法解套。今後只有制定新憲法一條路可走。
P S hiaN:
你在座談會中的講題,注重「台灣人袂團結除了政治利益交纏,較濟是文化語言的混亂」,是我二十年前就知道,是你對台灣願景的執著。你說(台語發音)「中國人來統治台灣,教育並且強迫台灣人著講因的話,這就是台灣人無法度獨立建國真大原因,咱著對這點來開始。」你又說「恁若是欲參考學習台語,請對教會羅馬字開始,真好學,學真緊。請參考阮的網站: www.chhongbi.org 」
我照你的意思,寫以下一段羅馬白話字,讓讀者知道,我們的母語確實可以用羅馬字很快的寫出來:
Lan ma i-keng u 2、30 ni bo koh lian-lok a. Chai-iaN li chit-ma tui Jit-pun tng-lai toa-ti Seattle. M-chai li ti Jit-pun e si, ham Tang-kiaN Tai-oan Tong-hiong-hoe hoe-tiuN, Oh Shoei i-su, u sek-sai bo. I si goa e chek-peh tit-a. Ku-ni 3-goeh-toe goa ham khan-chhiu u khi i toa e so-chai, Meguro-ku e chui-kau piN koan-siuN eng-hoe. Hoe chin ho khoaN, iu-kheh jin-san jin-hai. Ah-koh, Tang-kiaN Takadanobaba Tai-oan Kau-hoe goeh-goa jit cheng ki-heng Chiong Chhiong-hong bok-su hong-bok ham chiu-jim thoan-to bok-su siu-chit kam-un le-pai, goa ma u ki-hoe sia phoe khi chiok-ho i. Ku-ni 8-goeh chhe-4, goa ma khi-koe New York Long Island Lim Sekiong boksu e Tai-oan Kau-hoe ian-kang. Kang-toe si “Bun-hian siong e Tai-Bi Koan-he — Thai-peng-iuN Tiong e Ki-i Tong-phoaN”. Siu-tioh Lim bok-su chin-ho e khoan-thai. Toa-ti New York e Kang Eng-hong hoat-hak kau-siu ma chiu-kin lai phang-tiuN kap cho kiat-lun.
不過,我們目前的語言問題,主要是經過 135 年殖民統治,學校受官方語言政策所糟蹋。此外,怨人也要怨自己。最近 AIT 高雄分處處長歐雨修離任返美,以全程台語影片感性告別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20/438553。家妹王淑秋三十年來在高雄用羅馬白話字教過無數外國人講台語,歐雨修就是她的學生。她寄來專輯,自然向我感嘆說:「台灣人不汗顔嗎?」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台灣人縱無「史命感」,橫無「使命感」,缺此二感恐怕才是真正妨礙母語廣傳的主要原因。

也巧遇陌生人

無巧不成話,線上討論會後探問得知,這位陌生人是我先父朋友的兒子 D G,和我屏東中學初中一年級時,同年不同班。

D G 兄:
看你遠從澳洲越洋傳來的視頻,語帶笑容,不到一分鐘,言簡意賅。你強調說:「我要提醒大家,我們不是要修憲,也不是要正名。我們是要從頭開始,自主建國、制憲。假如我們要修憲,就等於說我們贊同台灣和中國或中華民國有關係。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一點。」真高興知道你我有此共識。同年而在不同環境中長大,離鄉背井分居二國,如今對故鄉願景,竟然如此相像!
我們未曾謀面。二件事令我特別想要和你結識。線上討論會後,經二天詢問屏東中學小時學友,知道我們一同考進屏東中學,初一時,同年不同班。他說從初二起就沒有你的消息。那六年間,屏中的三位校長是:胡秉正、辛仙椿、金樹榮。不知你在哪位校長年代離開屏中?
一件事,年代久遠,會讓你意外:我小學年幼時,去過你家
那是我們小學三、四年級以前的日子。有幾次,家父騎腳踏車載我從萬丹鄉騎到約十公里遠的屏東市,不知進城市後,是否還轉了幾條街道到市郊「頭前溪仔」。我記憶中,令尊和家父相談甚歡,必定是好朋友。那時,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是「大人」,很少和小孩子講話。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只不過是不上四十歲的年輕人,今日我倆的年歲都已達二倍。不知他們是如何認識的。很有可能是,經由家母屏東蘇家古厝也在「頭前溪仔」的緣故。我的外祖父,名蘇嘉銘,搬進屏東市的住家,位於屏東火車站右前方。不知以上的小故事,是否能喚起你一些類似的記憶。
另一件事,最近才發生,也和令尊有關
我二個月前,在《童溫層》主播童文薰律師的新著《總統青春故事館》書中,寫了一篇推薦文,其中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常言道:『君自故鄉來,要知故鄉事』。正因爲有《童溫層》視頻,我在美國五十七年後,才聽到了有關屏東萬丹我以前不曾了解過的故鄉早期政事。童律師不斷揭發二戰後,時值國府威權統治伊始,台灣政治、娛樂界的混雜。在多如牛毛無限繁雜的政治齷齪中,她提到任覺五、伍守恭炒作地皮,變更地號,這些我一無所知;接著旅北屏東同鄉會,首任理事長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我當然不曾聽過,. . . 再接著提到屏東萬丹張山鐘,使我頓時鄉情激盪!祖父輩的張山鐘是在我的小左臂上「注射」的鄉梓名醫。他公職先任萬丹區長,後任民選屏東縣長。當年競選期間,鄉民的口號是(台語,「鐘、興」同韻)「張山鐘害死孔德興(屏東市名律師)」。張豐緒(萬丹)、吳振瑞(屏東前溪)、蘇貞昌(屏東市),李武男(萬丹),像整串肉粽露出水面。除張豐緒留學美國一段時間,而蘇貞昌還在襁褓之中,他們都知道萬丹有我這個小男孩。」
以下,我以「簡歷」條列的格式,敘述我退休前後的生活內容,進一步自我介紹:

我 1939 年生於屏東萬丹,萬丹國校、屏東中學畢業,保送台大化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61)和全額獎學金進美國德州萊斯(Rice)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1967)。《綠色逗陣》會員、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永久會員、美國木雕協會會員。1977-9 年二任 Cincinnati, OH, 台灣同鄉會會長,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大)台灣學生會顧問。1990 年王育德教授紀念獎「語文組」得獎人。
研究教職:包括化學合成、生物化學(Transient-state kinetic studies of calcium pumps of different muscle types)
• 1986 - 87 Sabbatical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ennessee.
• 1990 辛大醫學院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Biophysics 研究副教授自動離職。
1991 - 1999:經營 Little Professor Book Center (franchisee).
現職:
• 2011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OLLI (Osher Lifelong Learning Institute 松年學院)〈台灣歷史〉主持人。
• 2011 -:Recreation Attendant, Winton Woods - Great Parks of Hamilton County, Ohio.
寫作:
• 著有《母語踏腳行 — Taiwanese Language: An Acoustical Journey》 (前衛 2004);
• 譯作《恫嚇下的民主進展》共同翻譯者: 張喜久。前衛 2007(原著 Taiwan: The Threatened Democracy by Bruce Herschensohn, World Ahead, 2006)。
• 政論文章散見報章雜誌(網路上,點閱王泰澤或 Taitzer Wang,便可閱讀大半拙作及觀看演講影音、報導)。
木雕:人像浮雕 — 家人系列;台灣文學家系列(李喬、胡民祥);台灣自由鬥士系列(史明、彭明敏、鍾逸人 / 未完成);阿扁阿珍;豬系列;泥塑 — 辛大藝術系裸女。
演講:(台、美各地共約五十五場,講題縮簡)
• 福台語 — 台灣語音教學改革;福台語語音聲調的音樂趣味;
• 雕塑 — 我的木雕情趣;
• 台灣歷史 — 台灣七十年來的實內憂、虛外患;台美誤解 — 半世紀日常觀感;文獻上的台、美關係 — 太平洋上的台、美奇異搭檔。
• 健康講座 — 四期癌症倖存二十六年;(幼時罹患輕度小兒麻痹)做一個有「喜、怒、哀、樂」的病人。
運動:桌球
• 屏東中學校隊
• 美國德州桌球公開賽 Fort Worth (1965) Waco (1966) Houston (1967)
• 美國全國桌球公開賽 B 組,Atlanta, GA (1971)
• 美國 Southwest Ohio Senior Olympics (table tennis) Cincinnati (2010 - 2011) 單、雙打贏得五面金牌
宗教:
座右銘:
• 決不違背程序正義,決不公器私用。
• 人事紛爭難解,全錯在忽略起始簡易頭一步。
• 不辨是非,就會對好事 — 有意「自我疏離 alienation」;對壞事 — 無心「直球對決 ストライキ」。因之,台灣沈默大眾觸目皆是。
家庭:妻張喜久(嘉義市,崇文國小、嘉義女中、師大生物系學士,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微生物學碩士)、三女、三洋女婿、四孫女。
常嘆不如:我是已屆「老狗學不好新花樣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的八一老人。自嘆有「電器 electric」與「電子 electronic」先後時代用品的嚴重代溝。舉一例:今年(2020)五月後,已有四次在不同的場合,勞煩過四位年輕人,細心教導我下載、註冊 Cisco Webex 遠端會議系統。教導過程中,三男一女,無一不心煩意亂,斷定我這未曾謀面的人,不是已經老人癡呆,就是此子天生不可教。所幸每次時至臨門,都有奇蹟,極似有人遞我拐杖,扶我安穩走入線上(virtual)會場。這最後一程,我每次虧當好人必受好報,真是奇蹟。
2020.07.30 寫於美國 Cincinnati, Ohio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