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關於同婚滿月圖像輪廓的初步解讀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台灣社會開放同性伴侶婚姻登記業已屆滿一個月,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共計有1,173對,這當中女性的對數是男性對數的兩倍,所占的比重達到67%,但是,也有兩對是盡速完成相關的離婚程序,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同婚圖像輪廓,是有它進一步勾勒、描繪的必要。

誠然,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民主國家,這使得對於同婚圖像的構建,是有它用以帶動良善社會變遷的啟示意義,就此而言,從滿月到一季以迄於周年抑或是經年累月的縱貫性分析,自然是有它進行大數據資料勘查的必要,藉以讓同婚圖像的系統解讀與結構探究,有助益於不同性別之間的人口族群融合,如此一來,剛滿一個月的同性伴侶婚姻登記,就其婚姻效力所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尚不足成為規模經濟的大數據資料庫,但是,這當中所透露出來的發展景況,卻是值得玩味與深究,這是因為:

首先,就總體面來看,整整一個月下來的同婚登記對數,究竟係屬於悲觀的低估還是樂觀的推算,這多少指陳因為長久以來對於『同志』議題現象的社會性阻隔,而使得『同婚』登記對數的有效估算,自然是一件預料之中的艱難課題,如此一來,審慎考量以待好緣的同婚登記對數,的確是需要更多時間的沈澱來加以檢視探討,連帶地,是否也因為同婚專法通過之後的社會氛圍,導致出現同婚登記的從眾行為,那麼,從同婚登記以成為合法伴侶到實際相處的家庭生活及其所可能出現的各項運作難題,似乎也點明出來對於「同婚家庭」的經驗現象考察,是需要回歸到不同家庭生活事件、家庭生命過程以及家庭生存歷程,以進行綜融、全面和整體的探究。

其次,扣緊一個月下來同婚登記的有限資料,若干圖像的發展線索也隱含某種演變徵兆的結構性意義,像是:在合計有1,173對的同性伴侶當中,383對男性之於790對女性的生理性別落差,一方面除了是對於過往的「系統註記」與當前「婚姻登記」之間制度性轉換的配套措施,需要進行檢討外,還要進一步地擴及到包括心理性別、社會性別與文化性別等等所造成的不同性別認同障礙,就此而言,男、女各自同婚登記的對數差距,當只是預伏著更多對於不同性別的常態性裁判,也就是說,對於男、女同婚的經驗考察,不單單只是聚焦在登記對數一事,而是指涉著從有無去登記到是否合法效力及其相關權益訴求等等『同志』或『同婚』的實質關係演變。

最後,因為繁瑣的收出養程序,這使得一個月的期間並未出現收養紀錄,實屬於合情和合理,但是,也要提早布建對於同婚家庭裡繼親收養子女在關乎到諸如生理、心理、社會、認知、情感、人際抑或是文化等等發展介面的運作影響,而這也突顯出來台灣一地同婚登記作為某種客觀的社會事實,多少還是停留在『早熟,但尚未成熟』的發展態勢。

總之,『有志一同,追求愛』的同婚輪廓圖像,從彌月到抓周抑或是轉大人等等的通過性儀式,這使得相迎而來的解讀、變革工程,才正要開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