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從「打罵小孩」到「溫柔教養」的兒童人權保障思維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四月三十日恰逢所謂的「430國際不打小孩日」,對此,副總統也在臉書上誠摯邀請所有的朋友,一起響應「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活動,試試看不要打小孩,這是因為,只有當我們決定不要用「打」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才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和孩子所遇到的共同困難,這也使得相與關聯的衍生性思考,是有它深究之處。

誠然,即便都是被呵護的親親小寶貝,但是,在妳、我的成長歷程裡,諸多不當管教的體罰情事,多少成為大家過往的集體記憶之一,如此一來,對於所謂「打勾勾,不打小孩!」的文明進程,背後所糾結乃是長期下來所積累一種管教社會化的涵養過程,對此,從表相的禁制動粗行為到內隱的認知基模調整,攸關到此一價值澄清的變革工程,將會是如何有效引領該項議題運動的癥結所在,無疑地,這一部分的改造與成效,是需要時間的沈澱,這其中包括從0430的之前與過後、從公領域到私領域、從親人到一般外人以迄於從身體上不法侵害到精神上不法侵害的諸多配套措施,也就是說,「打勾勾,不打小孩!」的話術行銷,其所搭配的將會是更多來自於父母效能訓練、行為改變技巧、情緒自我管理之類的家庭生活教育。

連帶地,「兒童」一詞所意指的不單單只是生理範疇的年紀大小,而是背後所糾結諸如性別、年齡、自理能力、家庭條件、成長環境等等不同的結構性因素,就此而言,從兒童本人到幼兒父母的殊異家庭組成,這也點明出來關乎到「打勾勾,不打小孩!」的關懷旨趣,不盡然是僅止於「打勾勾」的應許承諾,而是要如何就「打小孩!」的實境場域,以進一步思索此一親子之間的緊張、衝突情境,究竟是如何被醞釀、發微以迄於演變到最後的一發不可收拾下場。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指涉的是回應於日常生活世界裡各種大小事件,包括兒少、父母抑或是相關的一干人等(stakeholders),都是需要有與時俱變之親職互動的教育學習,否則,「無巴掌日」的「不打小孩,以手傳愛」,是會因為一時的失控情境而破功,更遑論於『父母一時的情緒是孩子一輩子的痛』的目睹戕害。

總之,請用文明說服和修正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所被內化的不當觀念和思維,就此而言,應該要被提點又豈止於不當對待的巴掌體罰,這其中自然也要擴及到對於無奈父母和無辜小孩的權能培力和觀念翻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