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製抹茶食品 幾乎攏是假

台灣廠商這種造假欺瞞與劣質山寨行為,也許賺得了短期的財富,賠上的卻是長期的品牌信譽。(網路圖片)
台灣廠商這種造假欺瞞與劣質山寨行為,也許賺得了短期的財富,賠上的卻是長期的品牌信譽。(網路圖片)

作者:on.cc東網-王乾任 (社會觀察家)

前一陣子在臉書上,看到有朋友喝了某連鎖手搖杯推出的抹茶口味飲品,大讚不錯。

正當我半信半疑,準備去買一杯來試試看時,知道我對台製抹茶商品有疑慮同時也熟知真抹茶味道的朋友,奉勸我別嘗試,因為真的又是台製抹茶商品。

另外一個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的消息,聽說要買還買不到,一推出就缺貨。

過沒多久,又有大食品商推出抹茶口味的湯圓,這一次,很快就有朋友跟我回報,讓我千萬別好奇買來試。

說了上述兩個例子,乃是因為多年來,我在台灣試過了非常多款台灣廠商推出的抹茶食品,然而,幾乎可以說,只要該款商品沒有特別標榜自己的抹茶原自哪個日本的合作廠商,吃了之後,肯定是錯愕與不解勝過覺得好吃。非常多台灣廠商自製,標榜是抹茶口味的食品,使用的都是某一款食品材料行都有販售的「綠茶粉」。

如果再仔細找,有一些中文標示為抹茶口味的食品,在食品原物料成分表上標註的是「綠茶粉」而非抹茶粉。再者,外包裝上的英文口味卻是「綠茶」(Green Tea)。抹茶的正式英文名稱為Matcha,可見,這些台灣食品廠商並非不知道,而是故意使用「抹茶」作為商品名稱,藉此抬高售價或是拉抬銷售人氣。

不熟悉日本文化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抹茶的原料雖然來自綠茶,但抹茶卻不是綠茶。抹茶是調和數種茶葉,調和出一個最妥切的味道之後,將綠茶茶葉研磨成粉末。綠茶則多半是單指一種茶葉或將茶葉研磨成粉。

也就是說,並非將茶葉研磨成粉就能稱之為抹茶粉,那只是綠茶粉。抹茶必須是調和樹種綠茶之味道而製成之食材。

某種意義上來說,台灣人乃至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是無法自行生產抹茶這項食材的,得仰賴日本的師傅製作。抹茶是唯獨日本人才做得出來的食品,因為辨認各種茶葉的味道,找出最佳比例,是日本人才能做到的細膩功夫。在日本,專門調製抹茶味道的師傅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是令人敬重的職人。

真的好抹茶粉,小小一罐二十公克要價數千日圓,就算是製作甜點用的食用抹茶粉,最便宜一罐二十公克也要數百日幣,想以數十塊錢台幣買到真抹茶商品,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

台灣當然不是沒有使用真抹茶粉製作的食品,那些重金購買高價原物料的廠商,一定都會將自己採買的抹茶粉廠商名稱標示出來,因為在日本,好的抹茶粉是非常貴重的,沒有便宜又好這回事。好的廠商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品牌信譽,不會隨便亂搞砸爛自己的招牌。

那些不敢標示出自己所使用的抹茶之廠商名稱,乃至在外包裝的食品成分標示為綠茶粉的,都是假抹茶商品,奉勸吃過真抹茶的消費者切莫輕易嘗試。

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真的抹茶食品,卻仍然敢宣稱自己是真的抹茶食品,這難道不是一種黑心作為?

只是商品名稱掛上抹茶比較好賣,所以明明是綠茶口味卻要謊稱是抹茶,看準的是台灣社會對於抹茶及其背後的日本文化的熱愛。這種現象,就像台灣市面上有許多明明是台灣商人製作的商品,但產品外包裝卻充滿日文字,硬要模仿日本的風格(通常模仿得不像,且包裝上的日文字有不少錯誤使用),把自己包裝成日本貨,好蒙騙那些覺得日本產品品質比較好,又不仔細檢視產品成分表或製造商資訊的消費者。

這類台製抹茶商品騙騙沒吃過真抹茶的消費者也就罷了,對於吃過真抹茶,乃至生活在抹茶文化的日本人眼裡,台灣廠商這種造假欺瞞與劣質山寨行為,也許賺得了短期的財富,賠上的卻是長期的品牌信譽。

更多東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