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鄭嘉蕙】過年,刷個儀式感!

年糖零嘴兒隨我們盡情挑選,是昀阿公幾十年疼愛兒孫的方式。照片/昀媽拍攝
年糖零嘴兒隨我們盡情挑選,是昀阿公幾十年疼愛兒孫的方式。照片/昀媽拍攝

作者為昀媽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對一個從小不愛過生日、每逢紀念日只想略過的我來說,對這句話很是無感。但是,有孩子之後,開始思索「儀式」存在的意義。

農曆年穿新衣戴新帽,家裡打掃乾淨貼上祝福滿滿的春聯,一家大小灌香腸、曬臘肉、做年糕,除夕夜圍爐守歲放鞭炮,向長輩拜年領紅包,傳統過中國年的習俗歷經一代又一代的洗禮,現代的孩子對咱們印象中的「儀式」早就沒了期待和渴望,儘管大街上、電視裡充斥著年味,但就是缺乏發自內心的雀躍和歡喜,用結構性失憶來形容新世代對傳統過年的記憶是精準洽當的。

小時候家裡住在大學宿舍,那種日治時代的木造房子,住起來很有眷村的味道。

左鄰右舍都是大學教授,不管來自四川、湖南、江蘇還是東北幾省,都說著「說啥我都聽不懂的國語」。鄉音貫耳不影響我們品嘗大江南北滋味的好胃口,巷頭的裹粉油炸甜年糕、巷尾的高粱香腸配大蒜,還有英文教授親手調製的香濃巧克力熱飲,就是我們這群小蘿蔔頭顧了大半天香腸(怕被貓偷叼走)的酬勞。

我奶奶來自福州名門,大家閨秀的她手藝一流。清明,她會縫小老虎香包,栩栩如生的樣貌,拿去學校秀可是大有面子;包燕丸、蒸年糕是大人過年的日常,對孩提時代的我們來說,偷吃剛起鍋的燕丸、用煤球焙火的灰燼做畫…才是記憶裡的亮點。

過年家裡要蒸多款年糕,除了蘿蔔糕、甜年糕外,最特別的就是芋頭年糕---「肉丸」。

福州「肉丸」是道跨界名點,白芋頭配上肥豬肉,上頭再加紅棗、龍眼肉去蒸,那滋味暨有醬油、五香粉還有紅糖。兒時就怕這怪玩意兒,到底是甜是鹹永遠迷糊,等我老哥赴美30年後,為了再嘗一口「肉丸」跑了大台北一圈,終於在南門市場尋獲,但是,就不是我們家奶奶的味道!

上大菜場採購,是過年儀式感很重的一環。照片/昀媽拍攝
上大菜場採購,是過年儀式感很重的一環。照片/昀媽拍攝

每天的日子就在上班、下班裡瞎忙,周而復始的生活小確幸就是假期。清明、春節…連假,重點永遠都在「連假」兩字,前面的形容詞對放大假的人來說已經極度漠然。

但是,不想讓孩子也對假期無感,在平淡如水的生活節奏當中,我們自己還是想辦法營造過節的「儀式感」。

從昀小學開始,家裡要貼的對聯是我們一起想、孩子執筆的,就算有錯字,我們也開心看它一整年。昀外婆廚藝一流,孩子跟著把白蘿蔔刨絲,幫忙炒料做蘿蔔糕。

重頭戲是帶孩子上批發大市場買食材,在人擠人的烘鬧當中,瞧瞧一尾好幾千的大白鯧、看看一整排豬頭壯觀的行列、動手摸一下水箱裡的頭足類及軟體族類,在攤商老闆和買貨人家話家常中體驗一點一滴的人情味。

認真過年,營造專屬每家每戶的儀式感。照片/昀媽拍攝
認真過年,營造專屬每家每戶的儀式感。照片/昀媽拍攝

每家每戶有自己過年記憶的傳承,這些習俗是專屬我們的快樂。話說重頭的童年回憶講了一次又一次,透過這些「儀式」讓生活起了波瀾、添了看頭,重新燃起對節日期待,新春連假的美好持續升溫。專家說,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認真過好年,刷個儀式存在感吧!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