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靜儀】台灣現階段需要普篩嗎?

Covid-19 concepts, doctor hand points to covid-19, coronaviru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林靜儀為醫師、前立法委員

先講結論, 台灣目前的防疫成績,真的不要再倡議什麼普篩。

原因很簡單,先撇開不講實務上採檢醫師們每採檢一個個案,就必須在裝備上做某些程度的更換(不然假如第一個剛好是感染者,就一路感染下去了啊); 也先不論大家掛在嘴上的「普篩」會不會因大量篩檢而導致因疫情緊繃的醫療體系操垮(真正要一個一個跑PCR的可不是你,是第一線的醫檢師好嘛);也先不討論偽陰性個案後續會有心理上鬆懈的後果(就是以為一採陰就到處趴趴走,結果登愣發現症狀了)。以上這些問題,要求普篩的人是,你們有想過嗎?你們有解方嗎?

單純來算大家所說的普篩,是多「普」,哪裡的「普」?這個「普」是指全台灣嗎? 那要每隔多久「普」這二千三百萬人一次?我今天看到有媒體報導,舉韓國、德國普篩得來速的例子,説別的國家說他們就有「普篩」,為何韓國德國有,台灣卻不做?我想,回到問題的原點,從科學定義上來討論普篩,光「普」的定義是什麼?倡議要普篩的人有想過嗎?韓國與德國的普篩,很明顯的就不是全國,頂多是全社區,或者是「高風險群」。那我就想問了, 現在陳時中指揮官主持的疫調,一個個去爬梳整理檢查感染者的接觸者,不就是檢查高風險群嗎?

一個簡單的概念,假如是一個 已經爆發社區傳播的地方,100人裡面有30個都是感染者,那麼去這個社區「普」篩,每篩一百個就抓到30個,一個社區假設3萬人,就一口氣診斷出9000個,很好量很驚人吧,然後呢?。這9000個確診病患要去哪裡?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9000個負壓隔離病房,所以這9000個確診病患除了重症的進醫院去用呼吸器進行救治之外,其他的,就是讓他們在社區隔離(或者像美國野戰醫院及中國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院區)。剩下21000個陰性的呢?放出去到處趴趴走嗎?這可不行,因為還有潛伏期,或是沒有採檢到,所以這21000個要隔離在社區中,然後不斷地一篩再篩,篩出確診者,一直到這個社區「乾淨」為止。好,那你覺得你住的地方是這樣的社區嗎?那你覺得這種方式讓你更安心安全嗎?

不是的話。那你要「普篩」誰?

再進一步想想,那個三萬人有9000人感染的社區「重症者進醫院,輕症者居家隔離」,咦,怎麼就是很多已經爆發社區傳播的國家做法一樣? 是啊。這就是已經爆發社區傳播的時候,醫療機構又無力收納,不得已的做法啊!

目前,台灣社區感染爆發了嗎?並沒有啊,那我就想問,為何一堆「內行人」還想著需要「普篩」?日前有報導暗指台灣「遲遲不能普篩」是因為食藥署延遲篩檢廠商審核;我認為開發快篩很好,而且檢討食藥署對於藥品衛材的審核效率也很好,但要加速新廠商審核是一回事,拿普篩來暗示台灣有「許多感染者沒有被篩」是不道德而且錯誤的。

其實,上週的清明連假就是一個普篩的台灣版測試,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十天了,天佑台灣,我們並未檢出的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個案,這真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放假期間11個擠滿人的景點沒有因未有潛在案例而導致更多人染疫,足可證明台灣目前並沒有社區感染原

最後算幾個數字,用最新數字來說明。

紐約市是目前美國確診感染率和感染者最多的城市。目前檢查COVID19陽性的大約是195031人(當然一定會有輕症未被確診),而根據2017年資料紐約市人口數是862.3萬人。假設今天川普把全紐約市的人都抓來「普篩」,以陽性感染者195031除以862.3萬,意思就是「每檢查1000個人有23個陽性」(假如把無症狀輕症放進去,給你千分之25好了)。

台灣兩千三百五十萬人,目前感染者393人。「普篩全台灣」,大約是每篩10萬人,篩到1.7個。算你有1000個輕症沒有檢查到好了,那就是「每篩10萬個,找到6個」。

紐約19萬個確診者除了需要呼吸器和加護病房治療的重症患者之外,其餘輕症及無症狀者則全都留在各自原先生活的社區裡;相較於我們,台灣近400位確診感染者,不論症狀輕重全都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這樣對比,拿其他國家來說台灣需要「普篩」不是援引錯誤嗎。

普篩的意義是什麼?是懷疑社區中有很多潛在感染者沒有檢查出來而無意間傳染更多人。

這次清明連假大量民眾出遊,目前沒有爆發大量本土感染的情況是另一個佐證,就是社區中沒有足以造成大量傳播的潛在感染者。

我贊成衛福部藉此疫情重新檢討許多藥品衛材的審核效率,但是拿普篩來談,根本搞錯命題。

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群聚。 一起努力讓台灣維持正常生活吧!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