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紅藜滯銷困境 台東縣府打造處理工廠

【zemzem古聖典 台東市/台東達仁】 2018-05-23 農民將麻布袋掀開,眼前堆積如山的是放了一個多月的紅藜,總計38包,重量超過1000公斤,也是農民辛苦栽種4個月的心血。在縣政府以及水保局大力推廣下,短短兩年,台東紅藜種植面積,從原本30公頃暴增到200公頃,不僅東台灣夯紅藜,南投、屏東,甚至學校跟民間企業,也都大量投入紅藜栽種。紅藜產量爆增,台東達仁鄉甚至出現超過15噸的囤積量,但收購價則一路溜滑梯。 (達仁鄉安朔小米產銷班長 鄭誠 排灣族: 就是因為這樣,今年的紅藜特別多,所以小農當然就會被擠壓掉,去年的價格220到230一公斤,按照現在90到110的價格來賣的話,我們根本就是,等於是賠錢了嘛,當然很痛苦,因為你忙了3、4個月以後,但是我現在就是收不回來,一直囤在這邊,所以生活上也受很大的影響。) 雖然紅藜價格折半,但還是有很多小農賣不出去,據估計,台東還有18頓以上紅藜,囤積在農民家中,台東縣政府則認為,目前紅藜需求量仍高,但因為農民脫殼、日曬的處理過程不一,品質參差不齊,導致廠商收購意願低。如今紅藜大滯銷,農民叫苦連天,氣憤政府只盲目推廣種植,卻不顧後續的產銷問題。 (達仁鄉安朔小米產銷班長 鄭誠 排灣族: 你在推銷紅藜的時候,很積極地幫我們推銷、輔導我們種,可是收成的時候,你就不理我們了,所以變成滯銷一大堆。)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 許瑞貴: 目前縣農會,在他們東遊記那邊,用他們既有的房舍,來做一個將來收成以後,就包裝廠,就包括從烘乾,到脫粒、脫殼然後包裝,用標準作業程序做起來,然後它的量也會比較大。) 縣府農業處強調,紅藜並非主食穀類,需求量有限,建議農民加入契作或產銷班會比較有保障,並表示透過加工廠的建置,除了可穩定紅藜品質,也能增加後製處理量,預計今年10月正式啟用,近期也會設法尋求業者來媒合收購。 [原民台新聞影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