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不讀書 「工人」盼正名「技職工程師」

「不能穿華服,因為每天都會髒,中午休息隨便睡,以水泥為枕,以木板為床,工具車大就是美,不在乎別人眼光,手隨時都髒髒,但抵抗力特別強,不抽煙不喝酒,也沒吃檳榔,大家好,我是幸福的工阿郎。

(圖片來源:為師傅正名:不要再叫我們工人,我們是偉大的技職工程師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為師傅正名:不要再叫我們工人,我們是偉大的技職工程師粉絲專頁)

(實習記者林鈺芸/採訪報導)還記得這張照片嗎?「為師傅正名:不要再叫我們"工人",我們是偉大的技職工程師」臉書專頁因為這張照片及感人的文字,引起廣大工人共鳴及無數網友按讚,背後默默記錄著「技師」辛苦點滴的人,其實是「老闆」,裝潢公司承包業者──向杰。

37歲的向杰說,自己年輕時愛玩不愛讀書,雖出身公務員家庭,卻喜歡風險高的創業。高中畢業後,他開過服飾、廣告公司,到現在擁有兩家裝潢公司,「喜歡工作賺錢,只要是想要嘗試的事,就會去做」。

12 年前,向杰踏入裝潢業,專作房屋裝潢、建商室內裝修工程,身為裝潢業公司老闆的他,看著底下的技師忙碌工作,他沒有閒著,一起跳下去搬料。雖然沒有當過學徒,但防水、抓漏、油漆、打石樣樣都能從旁協助。在他心目中,老闆與勞工之間不應該是「對立」,而是「互相」,「有時候工程趕,師傅們也是跟著我加班做到 很晚」,向杰感念地說。

向杰與師傅間的情誼,跳脫了冰冷冷白紙黑字的雇傭關係。他甚至自己看書研究法律,義務性幫工人寫訴狀,一年幫忙7到8個官司。

2015年,向杰成立「為師傅正名:不要再叫我們"工人",我們是偉大的技職工程師」粉絲專頁,透過側面記錄各式工種的工作面貌,讓社會間接了解這群師傅們的辛酸與人生的酸甜苦辣,引發共鳴。

他觀察社會大眾多半對「工人」抱持鄙視態度,甚至被當成負面教材,台灣的家庭教育也普遍灌輸下一代,工人是低層的工作,「好好讀書才不會像他們一樣」。向杰 認為,「技師們雖然不起眼,但他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他們靠著雙手努力工作貢獻社會,誰都不能單就外觀放上刻板印象」。

他說,師傅,不是光有勞力就能勝任,臨場反應、危機處理,以及邏輯能力也很重要。比方要打一面牆,破碎機要從哪裡打,牆倒下來才不會砸到自己,都是有一些技 巧的。「從這群師傅身上,我看到的是堅持和努力」,即便身處這麼艱苦的工作環境,師傅們還是會自得其樂,「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苦,但是看他們還是很有毅力在做,真的很了不起」。

曾經有人說,「工人」這個名詞改不改都不是重點,社會觀感沒變,改成「工程師」也一樣。向杰回應,比起字面上的意義,他更想傳達一種立場,讓大家去思考兩種頭銜在社會觀感上的距離,包括社會大眾怎麼評價工人?工人又如何看待自己?任何翻轉都是需要一點時間,而這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