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可占先機

旺報【記者陳曼儂╱專題報導】 「大陸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第一件工作就是供給側改革,而這工作第一點就是發展壯大新動能,第一段明確寫了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行業融合應用,這讓我們倍感歡欣鼓舞。」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5日在「兩會」的媒體見面會上興奮表示,這是非常英明的政策,特別契合中國在這一輪人工智慧的全球競爭,迅速占據制高點與先發優勢,所以他也提案要加大人工智慧(AI)的人才培養,讓它能像水、電一樣,成為各行各業的基礎供應。 陸上升到國家戰略 從2016年的AlphaGo 「阿法狗」熱,到2017年人工智慧被首次寫進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樣的科技熱潮一路延燒到2018年的兩會,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今年提案也與人工智慧有關,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開放平台越顯重要,所以要把更多的數據匯集在一起,才能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 過去台灣也曾說過要發展人工智慧,但被不少科技界大老質疑台灣市場小,沒有本錢,然而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剛公布新一波的13家投資企業,其中很多都是人工智慧的台灣公司。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表示,隨著AI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隨著趨勢走下去,就更需要跟硬體結合,台灣這方面機會非常大,加上越來越多從製造大廠出來的新創業者,經驗十足、在兩岸三地上很有硬體優勢,重點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並在夠大的市場發展,其實有機會能成為獨角獸。 台有人才經驗優勢 像是以AI進行金融風險評估的諦諾科技(Adenovo)執行長劉晉良表示,雖然大陸有阿里巴巴,支付寶的成就閃瞎了全世界的眼,但其實電商的成長,在於把金融資源整合進入技術知識平台,讓每個人做生意都變得容易,這顯示只要有好的工具,成果就能超乎想像,台灣的差別其實就在於工具。 而在人工智慧時代,如果把人工智慧這個工具融入台灣最強的製造業,劉晉良說,這就是台灣最好的機會,台灣有很多世界級的產業製造經驗,把這些用人工智慧串起來並升級,未來要複製、進軍到其他國家,也很容易。 設計AI晶片的耐能(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也說,在先進的人工智慧科技領域上,美國有比較多能「從0到1」的創造人才,而大陸團隊執行力快、市場大、願意投資,但過程就沒有這麼細緻,而台灣剛好可以補足其中的協調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