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新藥 可抑制9成腫瘤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我國醫師參與跨國研究,成功研發出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可使 9成腫瘤受抑制,副作用也減少許多,讓晚期肺腺癌的治療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第 16屆世界肺癌年會( WCLC)正於美國丹佛市舉行,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參與的跨國研究也在會中發表成果。
蔡俊明昨天透過越洋電話表示,台灣每年約有 1萬多肺癌病例, 8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 50%是肺腺癌。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 EGFR和 ALK突變呈現陽性的標靶治療是標準治療方案。
可惜,對 EGFR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失敗原因之一,約占 9成。主要是因 EGFR標靶藥物約使用 9至 11個月便會產生抗藥性,使療效變差。為了解決晚期肺腺癌出現基因二次突變,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成為臨床研究重點。
根據跨國研究,醫界發現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 AZD9291,對於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有較佳治療效果, 210名受試者中,腫瘤受抑制比率為 70.9%,疾病控制率為 91.5%,皮疹、腹瀉等副作用比例下降。
至於 EGFR基因沒有出現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目前為化療、化療合併放療,或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藥物,但化療副作用常使病患難以忍受,且存活期約 3個月。
蔡俊明表示,最新研究是以標靶藥物 Gefitinib合併化療藥物,研究發現受試的 55名患者中,無惡化存活期為 8.4個月,比單使用化療藥物治療 3.8個月,延長 2倍存活時間,皮疹、腹瀉、肝毒性等副作用程度較輕,可望成為 EGFR基因未突變患者更好的治療方式。
蔡俊明表示,標靶藥物 Gefitinib合併化療藥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的效果佳;以及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新研究進展,是今年 WCLC年會的兩大重點,讓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多了不同的新選擇。
蔡俊明表示,大會上,不少學者均要求美國 FDA能儘快上市,已知正進行第三期臨床研究,預期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於美國核可通過,未來可望成為抗藥性患者的接續治療方式,甚至可能做為第一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