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建材銀行 明年9月啟用

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老屋、古蹟資源豐富,老屋修繕不堪用的舊材、廢料,過去交舊貨商回收或棄置,文化局為提升文資修復水準及保存,5年來曾搶救國定古蹟拆除的過水廊、舊廟門神等建材,並首創「古蹟建材銀行」,預計明年9月啟用。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古蹟修復向來是台南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明年來說有市定古蹟水交社修復、山上水道修復、原台南廳長官邸及丙種官舍修復等,與古蹟修復息息相關的「文資建材銀行」開張,更是全國首見。 文化局主任秘書林韋旭指出,台南率先發想「文資建材銀行」觀念,基隆也仿效跟進,當初成立宗旨就是為妥善利用營建工程所產生舊材風氣、提升文資修復水準,推廣惜物、低碳環保理念,多年來一直投入回收建材廢料,來源多為古蹟修復、少數是老宅修繕。 林韋旭說,建材銀行曾經搶救過一起國定古蹟擅自將清朝年間「過水廊」拆掉的彩繪木構,原本廟方要丟掉,被文資處發現後,及時搶救保存,他透露,這件潘麗水作品目前已進行修復,妥善保存。此外,新美街慈蔭亭舊廟拆掉時,丟棄6片門神,目前也由文資處保存。 他說,建材銀行收藏的物件以木門、木窗、石材、板料、屋瓦等類別為主,年份從清朝到近代2、30年都有,部分經過結合匠師巧手修復後,將可作展示之用,另,未來也將提供補助老屋修繕所需。 文資處長林喬彬說,台南這幾年老屋風行,修繕需求大增,但都面臨舊建材難覓,以新料填補又顯格格不入,以往民眾多無保存建材觀念,公部門帶頭做,也鼓勵一般民眾在修繕屋子均可聯繫文化局前往回收適合的建材。 他說,古蹟建材銀行基地位於蕭?文化園區的紅樓建築,其為一層樓磚造,修復過程亦保留歷史元素,融入惜物環保概念,可謂建材銀行概念的「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