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個資外洩歸責韓企業 日要求調高持股引韓不滿

問世不到13年的通訊軟體LINE,在日台跟印尼泰國等地廣受歡迎,台灣的用戶數量幾乎接近總人口數,個別政治人物乃至於政府機關與企業,紛紛開設LINE的粉絲群組。LINE成了這些國家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在2011年初登場時,原本是由韓國的Naver集團設立名為LINE的子公司,並以此為名推出的通訊軟體。隨後在五花八門的貼圖,以及越來越多的功能推波助瀾下,跨海進入日本與台灣市場。

2019年,當時已成為軟體銀行集團所屬的日本雅虎與Naver各出一半資金,買下LINE的經營權,公司也改名為Line Yahoo。而後來爆發爭議的關鍵,就是Naver的內部網路與LINE的伺服器共用系統。

2023年10月,LINE傳出50多萬筆個資外洩事件,原因是Naver的系統遭駭客入侵。對此,日本總務省非常罕見地在3月4月連續祭出2次行政指導,要求軟體銀行集團提高持股比例,藉此防堵類似事件重演。

韓國科學技術部次官康斗賢指出,「我國政府對於日方的行政指導當中,雖然沒有明文提到要韓商出售股權,但我方認為這就是施壓韓商出售股權,我國政府對此表示遺憾。」

目前軟銀集團正與Naver協商持股比例調整,另外,合資企業中代表韓方的申正浩,已宣佈將於6月18日辭去Line Yahoo執行長,專心從事軟體系統開發工作。

對於事態的發展,韓國政府認為日方擺明要排除韓國這邊的影響力。繼外交部的抗議之後,科技部也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

韓國科學技術部次官康斗賢表示,「我國政府堅持包括Naver在內的韓商,不可受到任何外國政府的差別待遇。一旦受到任何差別待遇,我方將做出斷然的反應措施。」

韓國《朝鮮日報》的社論指出,日方的行為形同為2國關係潑冷水,應該停止這種不當的施壓。日本《讀賣新聞》的報導則說,日韓雙方政府檯面下仍持續溝通,避免讓這個商業爭端掩面為外交問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LINE驚傳遭駭 府院黨逾百朝野政要受害
LINE系統連線異常大當機 文字、圖片無法傳收
雅虎日本、LINE達合作協議 明年10月前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