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非世界標準,為何日本人不太讓座?

(示意圖)

 

前幾天「讓座」事件被吵得沸沸揚揚,到底讓座的標準在哪裡?該讓哪種人座?從何判斷有「隱性需求」的旅客?誰根本不想被讓座?這件事扯到價值觀、扯到道德標準也扯到同理心,雖說當時台灣倡導、教育的「禮讓美德」是一番美意,但在其他國家這樣的行為還可能被認為是不尊重別人。

 

因為最近的讓座事件也讓「博愛座」的存廢又拿出來討論,博愛座有存在的必要嗎?當初設置博愛座是希望乘客能讓給「有需要的人」,但這個禮讓文化卻慢慢變成「你必須讓給老弱婦孺」,看起來好好的年輕人「沒資格」坐著,這讓很多明明不舒服的人怕被用異樣的眼光看、怕被正義魔人偷拍po上網,而乾脆都用站著的,這樣反而讓真正需要的人不被看見,而可以站著的人仗著自己的年紀,或社會認知中的需求,而去霸佔那些位置。

 

在日本,讓座反而不常見

 

對日本人而言,他們不願意隨便接受別人的幫助,因為他們認為「有恩必報」,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情導致自己難以償還,這並非一種美德,所以不論年紀,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看見老人小孩都站著,也不奇怪。

 

另一方面,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忍耐」,讓他們搭車站著,其實是在訓練他們,這就類似為何大冬天還是看到學師們穿著制服短裙或短褲去上學一樣,就是一種「訓練」。

 

而某些老人不願意被讓座是因為接受了讓座等同於提醒他年事已高,需要被幫助,也有些老人認為自己非常健康,根本不需要被讓座,所以搞不清楚狀況隨便讓座,很可能被碰的一鼻子灰。

 

對日本人而言,讓座已經不是「禮貌問題」而是「技巧問題」,他們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也不想要別人認為他們是需要被照顧的人,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座,就直接行動吧!不要再特地說:「這個位置給你做。」倒不如直接站起來,讓位置空出來,有需要的人自然就會去坐下,看似些微的差別,對日本人來說卻有大大的不同!

 

從日本電視劇中就可以感受到其文化。

 

 

由堺雅人和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王牌大律師)中其中一個橋段,就是在講「讓座」,新垣結衣認為年輕的、體力好的理所當然應該把座位讓給老人,但堺雅人卻認為年輕人不代表體力好,老人也不代表體力差,更不用說有些人的不適是隱藏在身體的,不要認為自己眼睛看見的就是全部,更不要覺得自己認為合理的事就是理所當然的。

 

 

不久前台鐵EMU800型電聯車改變了博愛座標示,增加「內部器官障礙者」圖示,希望讓適用範圍更廣泛,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乘客,而人民也該學著將心比心,讓台灣引以為傲的「禮讓美德」回到最開始的宣揚初衷。

 

(圖取自維基百科、台鐵官網、影片取自kunying lu youtube)

 

延伸閱讀:美德不該被扭曲!禮讓文化為何變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