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H臨床藥物治療可早期標記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鄔哲源研究員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首度發現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基因(IGH)標記與臨床聚乙二醇修飾藥物抗體反應的發生具有高度關聯性,有機會做為臨床藥物治療有效性評估的早期預測標記,可望為精準醫療帶來新契機。該研究於今年9月12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 中研院表示,許多臨床藥物透過聚乙二醇修飾來增加藥物的水溶性,延長藥物在血液循環中的半衰期,減少免疫抗原反應的發生。然而部分病患在使用聚乙二醇修飾藥物後,體內會產生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進而降低藥物治療效果,並影響藥物使用的安全性。 研究員鄔哲源表示,目前抗聚乙二醇抗體產生的分子機制仍未被科學界清楚瞭解。因此,了解抗聚乙二醇抗體如何產生,並找尋可有效預測此現象發生的生物性標記,將可提高病患在使用聚乙二醇修飾性藥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此研究藉由偵測健康成人血液中抗聚乙二醇抗體的表現,利用高密度基因型鑑定方法進行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在第一階段分析了885位健康成年人之抗體表現,並根據個體表現抗聚乙二醇抗體的有無及種類,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藉以分析兩研究族群間基因型表現的差異;第二階段使用1100位成人檢體做更進一步驗證。 鄔哲源指出,此研究第一次發現特定易感性基因標記可預測個體是否產生抗聚乙二醇抗體,成果不只清楚闡述抗聚乙二醇抗體表現與基因型具有高度關聯性,並顯示此新穎的基因標記有機會作為聚乙二醇修飾藥物治療有效性評估的早期預測標記,以期朝更精緻的個人化醫療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