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貧富差距的捷徑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說:「只有雙方實力相當時才有對與錯的問題,當實力懸殊時,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的確,這個世界擁有權力和金錢的人,會為所欲為,強化其政經地位。因此我們身處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兩極化世界中,貧者不管怎麼認真打拚,卻好像永無翻身之日。

而每逢災難過後,就是一個貧富差距更加拉大的社會。美國從80年代開始,百業自由化,製造業外移,產業空洞化,連帶中產階級也空洞化,長久以來,美國中產階級占人口的比例都屢創新低。這次新冠肺炎重創中產階級及低薪階級,中低階幹部、店員、餐廳侍者最先失業,而且這些工作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了。

拉近貧富差距有諸多途徑,例如課富人稅、奢侈稅,但都造成競爭力的阻礙,而富人往往用其實力請最好的律師避稅,並擁有話語權影響決策,課稅不實際。

摒棄資本主義更不可能,近300年世界之繁榮有賴於此,因此唯有觸發企業家做公益,行慈悲才行,最普遍的方法是成立基金會。但是基金會必須有清楚目標,還得有嚴格的管理、稽核制度。例如曾是世界第一大富豪的李嘉誠基金會就是帳目清楚、目標清楚。我在汕頭大學教書時,曾經帶領學生跟著他的稽查隊伍,一起訪問實施唇顎裂手術的醫院,當時李嘉誠與中國內政部一起合作唇顎裂手術補助專案,隊伍中有會計師、律師、醫生隨行,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更促進小老百姓的福祉。

近年來企業基金會目標更多元化,從影響政策,從事人文藝術研究,轉為促進人們健康,或實地建立醫院,如美國的Mayo醫院,治療癌症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醫院。

也有的深入偏遠地區,治療大規模傳染病。因為很多基金會認為,既然貧富差距不能減少,至少可以讓一般人享有同樣的醫療服務,身體健康才能去工作,學工作技藝,這是增加個人所得的第一步。例如蓋茲基金會近20年的主要工作,都是在非洲協助治療愛滋病,從研究新藥、建醫院、招募醫生、主導議題,帶起風氣及行動,使得愛滋病患已大量減少。

在台灣也有同樣事蹟,例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13年前因前任妻子林淑如及弟弟郭台成都因癌症過世,因此他的永齡基金會捐出100億元興建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歷經4位台大校長,克服了許多阻力,終於在2019年完工。

台大癌醫中心創院院長鄭安理去年才交班,但是他的團隊在成立之初就立下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癌症醫院,醫院的軟硬體都以病人的視野來看。門診有開闊的空間,挑高的梁柱,不給人有壓迫感,每個病房都可以看見外面山景或綠草,象徵著生命。醫院一切陳設及色調都透露著低調沉穩,就如台大醫院的百年傳統。

本來鴻海經理人希望大量運用機器人來解決醫院人力缺乏問題,但鄭院長認為機器人永遠不能取代人的溫暖。癌醫中心實踐了企業家、政府及學術機構的結合,成為替基層民眾服務的典範。也是減低貧富差距很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