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缺牙區過大 可選擇活動假牙、植牙重建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因此越來越多民眾會需要裝假牙維持正常咀嚼功能,到底該使用選擇傳統的假牙還是植牙來進行牙齒的重建,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楊芷其表示,一般來說,若是單顆牙齒牙根狀況良好或是缺牙區兩側牙齒都支撐力足夠的情況下,可選擇傳統的固定假牙或牙橋來重建;但如果缺牙區過大或是不想破壞兩側的健康牙齒,就需要考慮以植牙或是活動式假牙的方式來重建。 一般來說傳統活動假牙大多是利用金屬掛鉤或是磁鐵,讓假牙附在牙床上面,植牙相比,製作過程會較單純,所需時間也較短;至於要植牙,必須要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及齒槽骨骨頭是否足夠,以及植牙區域與上顎竇或者是與下齒槽神經的距離等,也是決定該患者是否能進行植牙的關鍵。 楊芷其指出,植牙是目前要花最多時間的重建方式,大致上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將植體放入齒槽骨內,一般而言要等待3?6個月的時間癒合,通常下顎的牙齒,平均需要約1到3個月,上顎則需要約4到6個月,才能完成骨整合,在這段時間,植體與齒槽骨需自然結合,就好像是打地基一樣,地基穩,牙齒才會穩固。 等骨頭長好之後,再切開開口,並在植體上鎖上螺絲,等待切開的傷口復原之後,再裝上牙齒並進行咬合調整,才可算是完成植牙,第二階段大約需要2到3次的回診治療,整體來說,採用植牙作為重建方式所需之時間,依照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但至少都需要6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 在重建完成後之使用上,裝戴活動假牙的病人,因活動假牙有金屬支架,異物感較大,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時間;並且因為病人的缺牙範圍通常比較大,因此咀嚼能力會跟自己的牙齒有比較大的落差,易造成食物殘渣塞牙縫,飯後要取下假牙來清洗;植牙重建之患者則較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植牙後感染是可能的併發症,但不論是選用哪一種重建方式,都並不是裝上去就一勞永逸,應定期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