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足跡APP 管理睡眠

手機程式「作息足跡」透過每個人使用手機的行為模式,推算睡眠時間與作息的改變,準確度高達九成,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師林煜軒昨(十八)日表示,該程式不僅是行為量測方法的重大突破,未來也能讓民眾將睡眠的健康管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理想的睡眠與生活品質。 林煜軒說,「作息足跡」是自動記錄使用者睡眠時間狀況的App。從使用者日常使用手機的行為模式,標認出最有可能的睡眠時間;而藉由長時間的連續記錄,進一步地反映使用者的日夜節律。App透過視覺化圖表讓睡眠作息變化一目瞭然,同時增加偵測睡眠時間的彈性機制來比較週末和週間的作息差異,避免使用者產生因睡眠時間不規則產生的「社交時差」問題。 所謂的「社交時差」指的是平常因為工作需要早起而睡眠不足;到了週末則為了補眠而晚睡晚起,長期處在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中,將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週末補眠不但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還會使胰島素敏感性變得更差。 林煜軒研究團隊表示,長期不規律的睡眠作息,不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也可能增加癌症與精神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精神醫學》(JAMA Psychiatry)研究指出,活動量與作息的改變,比主觀情緒的變化能更早預測躁症發作。因此睡眠作息的變化,也是躁症發作、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的病情變化或是治療期間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