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心理治療╱網路諮商 能否替代面對面服務?

工商時報【周昕韻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秘書長】 筆者擔任自殺防治領域的諮商心理師工作多年來,大多是面對面進行心理治療╱諮商、並提供電話諮詢-好讓個案在非諮商時間可以有諮詢的對象,短暫時間可以討論當下的困難因應;甚至當我不在辦公室時若個案來電求助,其他同事也能夠適時的協助。除了面對面諮商、電話諮詢,我們針對自殺╱傷個案也會提供團體課程,讓他們可以學習生活的一些因應技巧,在團體的形式中藉由人際互動或接收講師教導的過程裡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是最佳。 近年來大陸發展了一個心理諮商平台「簡單心理」,提供許多人可以上網進行視頻心理諮詢方式,也提供治療師在方便的時間提供諮詢服務,個人覺得是一個非常創新的作法,仔細了解該網站的設計,可看出創辦者很希望大量推廣心理健康的資訊,讓該網站不只提供一對一服務,也能夠提供課程學習。心理學的資訊可以有一個暢通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夠獲取並討論,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大眾宣導。 但許多複雜的議題,不是這樣的網站服務可以提供幫忙的,如我前面所述的自殺議題,背後問題錯綜複雜,會需要多元管道,多元方式來提供協助,例如個案可能會需要精神科就診、心理治療(個別+團體)、電話諮詢等等,並不適合只在這樣的平台進行諮詢。 就我所知,「簡單心理」也有在服務同意書上標示,說明自殺議題不適合在該平台求助,需要有更多其他的資源的管道,但是該網站的便利性,很容易讓無助的人進行求助,自殺是個隱私的話題,甚至有時帶有社會污名的議題,需要的人仍會在平台上先不以自殺為主要訴求,隨著談話的進展,才慢慢帶出這個話題,此時,網站上的心理諮詢師也不可能就進行結案,仍會陪同討論,試圖協助轉介,但遠在台灣的諮詢師是不可能了解當地資源的,也無法提供適當的當地資源轉介。 個人認為,這樣的作法並沒有關照個案的福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身為專業助人者,我覺得要熟知個案的在地資源,才能夠真實提供有效轉介、幫助他們;否則,隨著諮詢關係的發展當觸及個案深沉議題、真正需要資源連結時,我們遠在沒有辦法發揮作用的地方,那為何不一開始就引導個案使用在地資源呢,會不會更能幫助他們? 個人想藉由本文呼籲,如果真的有困境,甚至會危及生命危險的議題,例如自傷、自殺、他殺、他傷、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精神疾病發病等,還是希望民眾能夠找尋當地的醫療、心理衛生資源做為首要。而所有在網路上提供心理諮詢的專家,也必須把這個議題放在心裡,謹守專業倫理,若發現個案的議題(如自殺)並非自己在這麼遠的地點能夠處理,千萬別草草結案,務必聯繫個案當地的資源,使個案能夠被轉介進入當地的資源網,這樣才是擔負身為助人者的責任,也不辜負個案對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