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地震若發生在灣區 專家:感受強逾花蓮

舊金山灣區有許多來自台灣的移民,因此這次的花蓮大地震引起許多迴響。地震學家指出,如果同樣規模的地震發生在灣區,感覺上會比台灣這次的地震更強,這跟兩個地方的地質狀況不同有重要關聯。

台灣報導這次的地震是芮氏規模7.2,但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宣布的卻是7.4。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灣區過去100多年來最大的兩次地震,分別是1906年規模7.9的舊金山大地震,以及1989年規模6.9的洛瑪普列塔地震(Loma Prieta quake)。

地震強度是用對數(logarithmic)來代表的,因此規模7的地震不是規模6加上六分之一。規模7其實是6的10倍之多。7.4看起來是剛好在6.9到7.9的一半,但0.5的級差卻有相當大的不同,這次的花蓮地震比洛瑪普列塔地震強烈得多。

另外,不只是強度的數字重要,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蘇珊修(Susan Hough)指出,花蓮地震是海底一個構造板塊(tectonic plate)滑到另一個構造板塊下方,這是比較深的地震。但灣區的斷層地震是兩個板塊在同一平面上相對的滑動,這種淺層的滑動,即使在級別上一樣,但是地面上的人感覺會強很多。

灣區有兩個大斷層,一個是海沃斷層(Hayward Fault),它有可能出現7.0至7.2的地震,紀事報曾報導這個斷層發生地震時,震央很可能會在柏克萊加大的紀念體育館(Memorial Stadium)的正下方。這一帶人口相當稠密,災情會比較重。聖安德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是個大斷層,有可能出現8.3的超級地震。

花蓮地震幸好死亡人數不高,蘇珊修指出,這是因為台灣地震頻繁,人民和政府早有準備,在建築物的強度方面考慮到防震。相對而言,2010年海地發生的7.0地震,估計死亡人數超過30萬。舊金山在1906年還沒有預防地震的觀念,那次大地震死了大約3000人。

1989年的地震損失則相當輕微,這也歸功於在建築結構上的改良。目前灣區有些橋梁在結構上應該做防震補強,才能避免在大地震時斷裂。另一個正在發展的重點是早期警報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s),目前這種系統可靠性不夠高,而且即使偵測到地震,也只給大眾幾秒鐘的預警。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安檢局:非法中國海產「魚扣」流入市面 扔棄勿食
為何通膨下降 食品價格居高不下?
紐約破獲殺豬盤 金額達400萬…騙子帳戶或設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