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號世界母語日 結合科學開口說母語

全球有六千多種語言,其中兩千多種快消失,台灣母語也有類似危機,例如原住民部分族語,只剩耆老能表達。2022年起,教育部將本土語(台閩客原)列入中小學必修課程,但當前,母語推廣跟保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響應聯合國世界母語日(2/21),從2月21號起,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及原員會等共同合作,利用假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科教館等地,用台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3大區塊,推廣台灣多元母語文化。

指導老師說的「雞胿仔」,不是鳥類食管後段會膨大的部分,也不是形容吹牛,而是氣球的台語。現場也用台語分享科學實驗,發覺生活中的靜電實在很有趣!

不只在遊戲中學習,布袋戲偶還換穿泰雅族傳統服飾,原住民女孩吉娃斯擔任主角,傳遞科學知識。

科博館助理研究員 陳叔倬:「讓他們接觸關於泰雅族的親屬稱謂,像這個劇裡面有yaba,就是泰雅族母語的爸爸,yaya就是泰雅族母語的媽媽。」

科教館舉辦的多語共融教育市集,讓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豐富語言結合科學教育,打破本土語言框架。

台灣科教館長 劉火欽:「我們來自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文化的話,你做出來的產品、設計出來的活動的話,都有各種文化的元素在裡面的話,我想是對台灣這個環境的話,會更加的豐富,讓我們就是說,對我們祖先留下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能夠更加地擴展出去,讓各個民族各個族群都可以相互地共榮。」

多元的教育推廣,用母語認識科學,自然、自在開口說母語,這樣最接地氣!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玉山飄雪銀白世界 逐步回溫到周二
紐澳迎新春 熱鬧祈福共善護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