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史博攜手台灣福興與藝術家周學涵 形塑捷運岡山高醫站皮影公共藝術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近年積極與民間企業合作,結合高雄市皮影戲館豐富的典藏資源,落實皮影戲民間藝術的本質,拉近民眾與傳統藝術的距離;高史博獲財團法人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藝文支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場地協力,於高雄市皮影戲館三十周年之際,邀請藝術家周學涵通過典藏皮影戲偶,結合岡山自然景觀、人文產業等創作九件公共藝術作品,即日起至六月底於捷運岡山高醫站(原南岡山站)一號出口展出《岡好-跨域皮影藝術展》,高史博、台灣福興、藝術家周學涵誠邀旅客放慢腳步,感受皮影公共藝術的美好。(見圖)

高史博李文環館長今(廿四)日說明,皮影戲團在高雄傳承的多年歲月,如同台灣福興深耕與關心岡山文化發展多年,期透過藝企合作,讓歷史文化走出記憶,融入日常生活,傳達對在地文化的重視與心意;皮影戲依據家族傳統脈絡,多融入藝師個人風格及當代語彙,因此臺灣皮影戲的戲偶、道具及景片蘊含古今兼備的多元樣貌,發展出古樸圓潤、可愛逗趣的在地特色。

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宜錚提到,台灣福興逐鹿全球門鎖領導者的同時,二十年前即成立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期藉文化力量解鎖美好生活,有感於岡山發展快速,城市面貌變遷,近幾年透過策展、市集、走讀等活動帶大家認識岡山好料;這次攜手高史博與藝術家周學涵,將高雄特有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賦予新意,疊合皮影戲及回收傳單、包裝材料元素,看見岡山生活印記,別有一番趣味。

新銳藝術家周學涵擅長異材質結合,他說這次創作的先決概念是將珍貴的皮影戲文化以動態呈現給觀眾,作品以「皮」製戲偶的材料特性、獨特雕紋、上色筆觸、造型輪廓為表現要點,並結合日常紙材,進行視覺層次的堆疊與古今概念的交織;同時考量南台灣強勁陽光與室內自然光的平衡,透過模擬皮影戲操偶的動力結構、電力佈置,使觀者不受干擾地欣賞作品細節。

該特展共設置九件作品,包含六座動態窗景、三幅地景圖騰。影窗以觀看傳統皮影戲戲偶為發想,借用「光」的穿透性設計融入六組岡山關鍵字「羊、釀、人、動、傳、翔」,分別代表「羊肉、醬缸、聚落、五金、皮影戲、空軍」等廣為人知的人文風情及在地產業,輔以動力裝置巧妙模仿藝師操偶,戲偶結合回收紙材進行視覺與概念拼貼,跳脫傳統樣態述說岡山文化底蘊;三幅地景是裝飾也是互動遊戲,紋飾擷取自景窗作品的戲偶,局部紋飾拼貼與再製,邀請民眾觀察比對,找出圖騰出自哪組戲偶。

高史博為展現臺灣當代皮影戲的豐沛能量,將於五月至十月推出兼具傳統與現代,涵蓋紋飾、聲音與故事的跨域皮影藝術展覽及推廣活動,相關活動資訊請查詢「高雄市皮影戲館」官網(https://kmsp.khm.org.tw/)或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