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媒關注 憶起36年前14死老鼠粉懸案

台南市小香港茶餐廳老闆抱怨台北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消費者心理陰影,店內招牌菜色牛肉粄條滯銷。(程炳璋攝)
台南市小香港茶餐廳老闆抱怨台北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消費者心理陰影,店內招牌菜色牛肉粄條滯銷。(程炳璋攝)

台北市「寶林茶室」案檢驗結果出爐,為台灣首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因創辦人為馬來西亞華人,再加上炒粿條等食物又是大馬當地特色美食,讓馬國媒體相當關注。更巧的是,馬來西亞36年前也曾發生「老鼠粉」致14死命案,至今仍是當地的未解之懸案。而顧客對粄條、粿條望而卻步,台南茶餐廳生意大減7成,業者叫苦不已。

老鼠粉是當地的米製麵條,因外型酷似老鼠尾巴而得名,台灣稱米苔目。1988年10月短短10天內,位於西馬半島中部的霹靂州多地民眾因食用老鼠粉而出現嘔吐、抽筋及腹瀉症狀,最後14人中毒不治。

據馬媒《中國報》報導,馬國衛生部當時透過專家調查報告,證實死者所吃的老鼠粉含黃麴毒素,而調查也發現,這些含食材源自同一家製造廠。經2年調查,當局才裁定14人死於中毒,而硼酸及黃麴毒素是致命因素。但由於驗屍庭無法說明硼酸來自何處,也無法確定是否來自老鼠粉,因此案件最終成無頭公案。

來自霹靂州首府怡保市的李姓婦人28日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我記得這件事,當時死的大多是華人,有小孩、有老人。出事後很長時間,華人都不敢吃老鼠粉和河粉。」

食藥署指出,米酵菌酸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22~23度、中性pH值中迅速增值,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包括印尼、莫三比克、中國大陸都曾出現中毒事件。

台南市小香港茶餐廳表示,寶林事件造成消費者心理陰影,這2天店內招牌之一的乾炒牛肉粄條馬上滯銷,點菜率大減7成,滯銷的食材只能丟棄。經營越南美食的劉姓業者說,最近客人一上門就問「現在還可以吃河粉嗎?」不少人改吃別的麵條,河粉乏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