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中山樓 山間宮殿見證歷史

記者楊喬琳/專題報導

位於陽明山上的中山樓,除了是我國壹佰元鈔票背面的建築物,亦堪稱是世界上唯一建在硫磺坑口上的建築奇蹟,源自民國54年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及推行中華文化而興建,由臺灣第一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設計、工程興建則由輔導會榮民工程處承攬負責。中山樓氣氛莊嚴肅穆、枕山抱環,見證臺灣民主憲政發展歷程的所在地,深具歷史意義。

因中山樓位於硫磺坑內,硫氣地熱不斷,大跨距的設計加上當時建築機具簡陋,倍增工程困難與艱辛。施工人員以大無畏精神排除萬難,自民國54年10月2日動土興工,至55年11月6日峻工,僅耗時13個月,工期之短,創下空前紀錄;並於55年11月12日國父百年誕辰舉行盛大落成典禮。

硫磺坑上建築奇觀 藝術價值高

中山樓為前國民大會專屬議場,以及歷任國家元首接待各國貴賓舉辦國宴之重要場所,至今仍完整保留我國憲政發展史實重要場景,且擁有獨特的建築美學、名家書畫珍藏、獨有硫磺生態環境,是非常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於94年獲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至今每年總統都會親臨中山樓頒發師鐸獎。

中山樓的傳統中國宮殿式建築,妝點以明清建築裝飾,以及象微吉祥祝福之意的福奉文采,十足呈現東方藝術獨具的氣質與意象,融合現代臺灣建築藝術,帶給人們無限創新的視覺享受。隸屬於國立臺灣圖書館的中山樓,宛如陽明山上的璀璨明珠,現今已成為國內外賓競相參訪之景點,不僅是政府與民間會讀及活動的理想場所,亦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所興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中山樓外表宏偉、內部璀璨,樓之結構層層疊疊,屋頂舖蓋以綠色琉璃瓦,飛簷翹角有如大鵬展翼,活潑而生動,如以紅簷白牆,尤顯壯麗。內部有古典傢俱擺設之會客廳,亦有能供1800人集會之會議功能中華文化堂,其裝潢以明、清兩代圖案彩繪,宮燈樣式變化多端,典雅如天花板以噴沙、立粉製成,豔麗如樑柱、壁體上彩繪之色澤鮮豔、變化多端,觀之皆高雅華麗,令人讚嘆,再配以巨型大理石圓柱,地面則覆以大紅色地毯,更顯富麗堂皇,來到這裡將使貴賓擁有尊貴非凡的地位之感。目前中山樓歡迎民眾踴躍預約參觀導覽,每日固定為上午10時及下午2時共2場導覽,在專人解說下更能體會其絕代風華。

中山樓建築外觀不僅數次用做郵票上的主題圖案,目前發行的新臺幣壹佰元紙鈔背面圖像,正是中山樓外觀。(記者楊喬琳攝)

一樓會客廳已被指定為市立古蹟,歡迎民眾踴躍預約參觀導覽。(記者楊喬琳攝)

三樓圓廳有別於其他方形的廳室,從天花板到地板都是呈現圓弧形的樣態。(記者楊喬琳攝)

中山樓內設置百元鈔票拍照打卡區,供民眾拍照打卡,也是最熱門的區域。(記者楊喬琳攝)

(資料來源: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記者楊喬琳整理)

(資料來源:陽明山中山樓官方網站;記者楊喬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