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鄭成功於1624年誕生於日本九州長崎附近的平戶,直到8歲才回到福建安平鎮,後送至金陵(南京)讀書,當監生,但短短幾年,才15歲就考取秀才,算是天才兒童,而矢志抗清時,還到南安孔廟拜別孔子,燒掉儒巾,說「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衣,祈先師昭鑒」,這樣的人當軍人,應該也是儒將,為什麼會是殘暴的軍人?

但台灣的原住民就認為鄭成功是劊子手,不是民族英雄,比荷蘭人更加殘暴,有人說他一路從台南西拉雅族殺到中部的巴布拉族、道卡斯族,太多原民與漢人都遭其毒手,甚至還引用連橫的《臺灣通史》卷十五撫墾志,說永曆24年(1670年)爆發大肚王國戰役,鄭氏王朝為了擴張領土,以武力侵略大肚社、沙轆社、斗尾龍岸社等巴布拉族、道卡斯族部落。鄭氏部隊先後於沙轆社屠殺了數百名原住民軍人和平民,全社只剩6人倖免於難。

指責鄭成功是對原住民殘暴的劊子手,是沒有仔細讀連橫的書,書中寫「永曆16年(1662)延平郡王既克臺灣,巡視歸化番社而拊循之」,當時原漢和好並沒有衝突,甚至「翌年春,以部將十人管社事,分新港、目加溜灣、蕭壟、麻荳為四大社,徵收鹿皮,與之貿易」,都是兩相情願的公平貿易。

原住民恨之入骨的屠社事件是發生在永曆24年,連橫的書說「22年,水沙連番亂,殺參軍林圯,所部多沒,既復進之,以墾其地,則今之林圯埔。24年,沙轆番亂。左武衛劉國軒駐半線,率兵討。番拒戰,燬之,殺戮殆盡,僅餘六人匿海口」。

問題是,荷蘭總督揆一投降是永曆16年(1662)2月9日,但鄭成功在同年6月23日去世,距離受降日僅4個多月,時隔8年的原住民屠社事件,怎能算鄭成功的帳?民進黨執政,2019年的開台358週年中樞祭典,由內政部長徐國勇擔任主祭官,台南市長黃偉哲陪祭,引起時任行政院發言人的Kolas Yotaka在臉書公開抗議,認為在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有如台灣版「哥倫布」侵奪土地、強迫殖民,不應再舉辦中樞祭典。

原住民可以抗議明鄭政權對原民殘暴,但不應針對鄭成功,鄭氏死得早,張冠李戴「栽贓」給他並不公允,但鄭成功是有殘暴的一面,因細故誅殺施琅全家就是一例,也埋下東寧王朝覆滅的遠因,鄭氏殘暴的另一面,是殺荷蘭降俘。

荷鄭之戰,永曆15年(1661)鄭成功攻陷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今之台南市赤崁樓),大軍圍熱蘭遮城(Zeelandia,今之安平古堡),久攻不下,鄭氏扣留約500名普羅民遮城荷蘭人與范無如邱Anthonius Hambroek牧師妻女為人質,逼牧師前往熱蘭遮城勸降總督揆一,但他卻寧願犧牲性命,要荷軍固守以待巴達維亞(即今之印尼雅加達)援軍;鄭成功盛怒,斬殺牧師,強納牧師一位18歲女兒為妾,然後處死全部人質,連婦孺亦無倖免,果真殘暴。

牧師范無如邱與妻女訣別之景象,有幅大型油畫,原在赤崁樓展示,但現移至於台南安平古堡展示室。

荷蘭牧師被鄭成功派員押走,妻女哭別,左邊是被俘荷蘭軍人,右邊是哭泣的黑人僕役,這些俘虜後來都被鄭成功斬殺。 攝影/鄭自隆
荷蘭牧師被鄭成功派員押走,妻女哭別,左邊是被俘荷蘭軍人,右邊是哭泣的黑人僕役,這些俘虜後來都被鄭成功斬殺。 攝影/鄭自隆

鄭成功39歲去世,其死因不明,有謂是得了精神疾病,就是思覺失調或躁鬱症,其死狀被描述為「不勝忿怒、驟發顛狂、咬指身死。」、「咬破嘴唇、咬斷舌頭」、「面目皆爪破、兩手抓面而逝」、「恚甚,得狂疾,索從人佩劍自斫其面而死」,「嘆曰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以兩手抓其面而逝」。

國姓爺的確不開心,1661年,南明永曆15年、清順治18年,荷鄭鏖戰之際,當年11月24日,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斬殺鄭芝龍與其親族11人於燕京柴市,消息傳來台灣應在4、5個月後,就在他死前幾周,應該是很大的刺激。

而在此之前,攻台時,命世子鄭經留守廈門,要他好好看家,但鄭經「不正經」,居然私通弟弟奶媽陳朝娘,產下鄭克臧,鄭成功原還以得到長孫而大喜,但鄭經岳祖父唐顯悅寫信給鄭成功,備述始末,並罵道「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而簣賞。此治家不正,安治國乎」,鄭成功閱信大怒,還計畫派人殺課子不嚴的鄭經之母董王妃、鄭經本人、陳昭娘、鄭克臧,以表其嚴厲治家的決心。

鄭經嚇到,居然準備謀反,清朝官方在康熙元年6月25日的《康熙朝實錄》記載「靖南王耿繼茂疏報,海逆鄭成功因其子鄭錦(即鄭經)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鄭成功不勝忿怒、驟發顛狂,於五月初八日、咬指身死」,鄭成功真的被兒子氣死的。

鄭經「不正經」,死後果然有報應,當真是天道循環,永曆35年(1681)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馮錫範為擁立自己的女婿鄭克塽,繼位延平王,藉口監國鄭克臧不是鄭經親生子,聯合劉國軒發動「東寧之變」,在北園別館(現在的開元寺),派烏鬼兵殺害鄭克臧。

鄭克塽的岳父是馮錫範,鄭克臧的岳父是陳永華,也就是金庸小說中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所以在周星馳電影《鹿鼎記》中,這兩人是死對頭,原來是有所本。

歷史還真有巧合,鄭成功1624年出生於日本,該年荷蘭人統治台灣,1662年2月荷蘭人撤離台灣,同年6月鄭成功病逝;在台灣這個舞台,荷蘭人和鄭成功都同一年出場,同一年退場,同樣38年。

此外,鄭成功給我們另一個啟示,就是不要當「民族英雄」,尤其是「悲劇英雄」,鄭成功若不當英雄、不養孩子,就不會性格大變,成了殘暴的軍人,他應該可以很快樂,而且會活得很久很久。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